电针对脑梗塞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学影响

被引:9
作者
张洁 [1 ]
宿宝贵 [2 ]
机构
[1] 嘉应学院医学院
[2] 暨南大学医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海马结构;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塞大鼠海马结构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阳性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为探讨针刺治病机制的胶质细胞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梗塞模型,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针刺对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并与非针刺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的比较,电针对大鼠海马结构GFAP阳性细胞的形态。结果①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可见散在多角形和椭圆形的GFAP阳性细胞。前者分布多见于CA4区,胞体较大,突起少而短,GFAP免疫反应产物沉积胞膜和胞体一侧;后者多见与CA1区,胞体较小,突起多而长,GFAP免疫产物充满胞体。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和形态与对照组的比未见明显组间差异。非电针组大鼠海马结构内可见大量GFAP免疫阳性细胞,GFAP免疫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但其形态和分布与对照组的比未见明显差异。电针组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体积和免疫反应的程度均比非电针组的增多、增大和增强。②对照组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阳性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电针组的GFAP阳性细胞比对照组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的GFAP阳性细胞比非电针组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免疫产物的相对量在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电针组的比对照组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的比非电针组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2mA强度的电刺激"曲池"和"足三里"穴位能影响大鼠海马结构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并上调GFAP的表达,参与缺血性神经元生存或死亡归宿的调节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6 / 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电针对脑梗塞大鼠脑皮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
    吴盾
    潘三强
    刘运泉
    梁荫基
    湛湘丽
    宿宝贵
    [J]. 解剖学研究, 2009, 31 (01) : 17 - 20
  • [2] 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建彪
    竺可青
    [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05) : 531 - 536
  • [3] 电针对脑梗塞大鼠缺血半影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的影响
    宿宝贵
    郑发武
    吕来清
    郝木峰
    [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7, (10) : 1964 - 1967
  • [4] 脑缺血时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张敬各
    李树清
    [J]. 微循环学杂志, 2004, (03) : 74 - 76
  • [5] 局灶脑缺血边缘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褚晓凡
    饶明俐
    付学军
    饶宜光
    马可夫
    肖学长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25) : 5288 - 5289+5474
  • [6] 大鼠脑缺血后胶质细胞向树突状细胞转化的研究
    李国忠
    闫彬彬
    李呼伦
    钟镝
    温世荣
    金连弘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07) : 1240 - 1242+1401
  • [7] 局灶性脑缺血耐受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邓艳秋
    赵纲
    焦卓敏
    韩伟
    王吾如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04) : 218 - 220+257
  • [8] 慢性局灶脑缺血区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呈持续性反应
    雷万龙
    袁群芳
    张怀波
    姚志彬
    [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2, (03) : 72 - 75
  • [9] 星形胶质细胞与脑损伤
    顾黎
    苏敏
    徐小虎
    [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0, (01) : 70 - 72
  • [10] A neuron–glia signalling network in the active brain[J] . Paola Bezzi,Andrea Volterra.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 20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