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东段秦岭岩群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79
作者
时毓
于津海
徐夕生
邱检生
陈立辉
机构
[1]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秦岭岩群; 锆石U-Pb定年; 元素地球化学; 形成环境和构造归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东秦岭地区的陕西省洛南县、宁陕县、长安县和河南省淅川县出露的四个秦岭岩群变质岩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主要由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详细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三个正变质岩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971~843Ma),而副变质岩中富集大量新元古代碎屑锆石,根据最年轻的谐和年龄(859Ma)和早古生代的变质年龄,推测其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因此,北秦岭南部的秦岭岩群的变质岩主要由新元古代早期的火成岩和新元古代中晚期的沉积岩组成。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局部有燕山期的变质作用叠加。指示北秦岭的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还显示秦岭岩群的新元古代火山岩均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沉积岩沉积于大陆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指示秦岭造山带在新元古代早期是一个火山弧。秦岭岩群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在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方面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特征非常相似,表明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岩群应归属于扬子克拉通陆块,是扬子北缘的一个大陆边缘弧。
引用
收藏
页码:2651 / 267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69 条
[1]  
海南岛北西部邦溪地区奥陶纪火山-碎屑沉积岩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源区及构造环境暗示[J]. 许德如,马驰,B.C.Nonna,李鹏春,夏斌,张玉泉.地球化学. 2007(01)
[2]   扬子克拉通北缘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J].
周炼 ;
高山 ;
刘勇胜 ;
凌文黎 ;
张利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1) :29-38
[3]   粤东北基底变质岩的组成和形成时代 [J].
于津海 ;
王丽娟 ;
周新民 ;
蒋少涌 ;
王汝成 ;
徐夕生 ;
邱检生 .
地球科学, 2006, (01) :38-48
[4]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 [J].
吴元保 ;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2004, (16) :1589-1604
[5]  
Genesis of zircon and its constraints on interpretation of U-Pb age[J]. WU Yuanbao & ZHENG Yongfei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Wu Yuanbao(e-mail: ybwu @ustc.edu.c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15)
[6]   CMF模式的排他性依据和造山型银矿实例:东秦岭铁炉坪银矿同位素地球化学 [J].
陈衍景 ;
隋颖慧 ;
Franco PIRAJNO .
岩石学报, 2003, (03) :551-568
[7]   北秦岭构造属性与元古代构造演化 [J].
董云鹏 ;
张国伟 ;
朱炳泉 .
地球学报, 2003, (01) :3-10
[8]   北秦岭新元古代北北西向碰撞造山带存在的可能性及两侧陆块的汇聚与裂解 [J].
王涛 ;
张国伟 ;
裴先治 ;
张成立 ;
李伍平 .
地质通报, 2002, (Z2) :516-522
[9]   武当群变质岩年龄 [J].
张宗清 ;
张国伟 ;
唐索寒 ;
王进辉 .
中国地质, 2002, (02) :117-125
[10]   变质锆石成因的岩相学研究——高级变质岩U-Pb年龄解释的基本依据 [J].
简平 ;
程裕淇 ;
刘敦一 .
地学前缘, 2001, (03) :18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