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广东省典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徐华勤
[1
,2
]
章家恩
[1
]
冯丽芳
[1
]
全国明
[1
]
胡蓉蓉
[1
]
毛丹鹃
[1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
来源: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类型;
土壤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5.4 [农业土壤分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广东省韶关红壤、广州赤红壤、雷州砖红壤3个典型地带性土壤分布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林地、果园、草地和农田)对表层(0~20 cm)土壤几种主要酶活性(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更为明显。土壤酶活性多表现为果园和林地较高,农田和草地较低;而土壤过氧化氢酶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的响应均较其它几种酶弱。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含量是土壤养分因子中影响土壤酶活性的最重要因素,5种酶中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关系最大,而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464 / 1471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