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典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徐华勤 [1 ,2 ]
章家恩 [1 ]
冯丽芳 [1 ]
全国明 [1 ]
胡蓉蓉 [1 ]
毛丹鹃 [1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类型; 土壤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5.4 [农业土壤分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广东省韶关红壤、广州赤红壤、雷州砖红壤3个典型地带性土壤分布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林地、果园、草地和农田)对表层(0~20 cm)土壤几种主要酶活性(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更为明显。土壤酶活性多表现为果园和林地较高,农田和草地较低;而土壤过氧化氢酶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的响应均较其它几种酶弱。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含量是土壤养分因子中影响土壤酶活性的最重要因素,5种酶中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关系最大,而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464 / 147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广东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徐华勤 ;
章家恩 ;
冯丽芳 ;
全国明 ;
毛丹娟 ;
秦钟 .
生态学报, 2009, 29 (08) :4112-4118
[2]   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酶活性的影响 [J].
侯雪莹 ;
韩晓增 ;
王树起 ;
宋春 ;
张迪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02) :215-219
[3]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状与酶活性的研究 [J].
邢尚军 ;
张建锋 ;
宋玉民 ;
杜振宇 .
林业科技, 2008, (02) :16-18
[4]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J].
岳庆玲 ;
常庆瑞 ;
刘京 ;
刘梦云 ;
王德彩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2) :103-108
[5]   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J].
王光华 ;
金剑 ;
韩晓增 ;
刘居东 ;
刘晓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6) :1275-1280
[6]   模拟酸雨对鹤山赤红壤风化过程的影响 [J].
吴箐 ;
王诗忠 ;
张景书 ;
李强 ;
仇荣亮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5) :113-117
[7]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化学性状与酶学指标分析 [J].
孙启祥 ;
张建锋 ;
Franz Makeschin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98-101+159
[8]   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J].
刘梦云 ;
常庆瑞 ;
齐雁冰 ;
安韶山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3) :67-70
[9]   不同土壤类型和农业用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J].
刘文娜 ;
吴文良 ;
王秀斌 ;
王明新 ;
毛文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3) :406-411
[10]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王晓龙 ;
胡锋 ;
李辉信 ;
秦江涛 ;
张斌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1) :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