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盆地南缘新生代冲断带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时间

被引:24
作者
陈汉林 [1 ]
杨树锋 [1 ]
肖安成 [1 ]
潘正中 [2 ]
程晓敢 [1 ]
陈建军 [3 ]
范铭涛 [3 ]
田多文 [3 ]
机构
[1] 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缩短量; 缩短率; 变形时间; 变形结构; 冲断带; 新生代; 酒泉盆地南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酒泉盆地南缘冲断带具有多层次的逆冲结构,包括浅层的远距离冲断系统、中层的近距离冲断系统和深层的原地冲断系统。远距离冲断系统由奥陶系和志留系构成,局部地区表现为飞来峰;近距离冲断系统由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大部分隐伏在远距离冲断系统之下,局部地带以构造窗的形式出露地表,其变形样式主要为叠瓦状的冲断变形;原地冲断系统隐伏在近距离冲断系统和第四系之下,其南部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双冲构造或堆垛构造,往NE方向变形逐渐简单,主要表现为断层传播褶皱和断层弯曲褶皱,前锋地带表现为三角带的突起构造。酒泉盆地南缘冲断带的变形是一个具有大缩短量的薄皮冲断系统,旱峡剖面的构造缩短量为52.7 km,缩短率为55.1%。酒泉盆地南缘冲断带的变形时期大致开始于9.0 M a,并以“前展式”向北扩张,变形时间向北变新,前锋断层开始活动时间约为8.3 M a。
引用
收藏
页码:488 / 4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 [J].
潘良云 ;
谢结来 ;
李明杰 ;
郑孟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1) :62-69
[2]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与天然气富集规律 [J].
贾承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9-15
[3]   酒泉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 [J].
王崇孝 ;
马国福 ;
周在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33-36
[4]   库车前陆盆地喜马拉雅运动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曾联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75-179
[5]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J].
伍秀芳 ;
刘胜 ;
汪新 ;
杨树锋 ;
顾雪梅 .
地质科学, 2004, (02) :260-271
[6]   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J].
赵贤正 ;
夏义平 ;
潘良云 ;
谢结来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02) :222-227+124
[7]   新生代酒西盆地沉积特征及其与祁连山隆升关系的研究 [J].
陆洁民 ;
郭召杰 ;
赵泽辉 ;
张志诚 .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01) :50-61
[8]   祁连山北缘老君庙背斜晚新生代磁性地层与高原北部隆升 [J].
方小敏 ;
赵志军 ;
李吉均 ;
颜茂都 ;
潘保田 ;
宋春晖 ;
戴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97-106
[9]   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构造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J].
杨克明 ;
朱彤 ;
何鲤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6) :685-693+700
[10]   酒西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分析与高原北部隆升 [J].
宋春晖 ;
孙淑荣 ;
方小敏 ;
孙东 .
沉积学报, 2002, (04) :55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