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成藏学的提出与应用

被引:15
作者
罗群 [1 ]
黄捍东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不详
关键词
地震成藏学; 地震勘探技术; 成藏理论; 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应用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地震勘探技术进展及其在油气运聚成藏最新应用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震成藏学的概念。地震成藏学是以先进的地震勘探技术为手段,现代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处理及解释成果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进而获得油气藏形成过程及其分布规律客观认识的一套知识体系,地震成藏学强调先进技术的应用,重视地球物理成果的地质化,既充分体现了理论的宏观指导性又十分强调技术的实用价值,实现了两者的高度统一。这对于不断加深复杂难找的各类隐蔽油气藏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及提高勘探成功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GB斜坡区生物灰岩勘探为例,说明了地震成藏学的应用及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876 / 8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黄骅坳陷南区油气分布规律及其成藏机制 [J].
渠芳 ;
陈清华 ;
连承波 ;
张军涛 ;
蔡福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3) :294-300
[2]   当代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发展导向 [J].
滕吉文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03) :637-640
[3]   长岭地区东北部拗陷层油气成藏特征及储层预测 [J].
匡朝阳 ;
高锐 ;
史海英 ;
贺日政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03) :808-813
[4]   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研究与应用 [J].
黄捍东 ;
罗群 ;
付艳 ;
王保华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06) :694-698+733+608
[5]   松辽盆地北安地区断陷期构造特征的地震学证据及其油气意义 [J].
胡艳飞 ;
于平 ;
孔庆莹 ;
王世煜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05) :1455-1459
[6]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J].
林承焰 ;
张宪国 ;
董春梅 .
石油学报, 2007, (02) :69-72
[7]   基于叠前地震资料预测碳酸盐岩复合岩性油气藏——以川东飞仙关组气藏储层为例 [J].
冯凯 ;
陈祖庆 ;
查朝阳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05) :96-99+125
[8]   柴北缘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J].
李宏义 ;
姜振学 ;
庞雄奇 ;
罗群 .
地球科学, 2006, (02) :214-220
[9]   地震属性与非构造油气藏勘探 [J].
刘传虎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5) :27-30
[10]   隐蔽油气藏勘探——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 [J].
熊翥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 (06) :39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