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粒分析揭示的赣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晚期人类对植物的利用情况

被引:9
作者
万智巍 [1 ,2 ]
杨晓燕 [1 ]
葛全胜 [1 ]
樊昌生 [3 ]
周广明 [3 ]
蒋梅鑫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4]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淀粉粒分析; 赣江中游地区; 新石器晚期; 石器; 植物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1.13 [新石器时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相对于中国北方地区而言,史前时期赣江流域的植物利用情况一直不甚明了.距今5~4ka的樊城堆遗址、拾年山遗址、筑卫城遗址和尹家坪遗址,地处赣江中游,是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在发掘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植物遗存只有红烧土中所保存的稻壳和稻秆遗迹,尚缺乏系统的植物考古研究.本文对这4个遗址新石器晚期文化层出土的13件石器工具进行了残留物淀粉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在江西赣江中游地区的古人在植物利用方面至少包括了薏米(Coixspp.)、稻(Oryzaspp.)、豇豆属(Vigna)植物、小麦族(the tribe Triticeae)、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以及其他块根块茎类植物,反映出距今5~4ka这一时期江西赣江中游地区古人植物利用的种类还是比较多样的.同时我们的研究也为了解江西以及南方地区植物利用情况和史前农业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研究方法的尝试.
引用
收藏
页码:1582 / 15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