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开江古隆起形成演化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24
作者
梁东星
胡素云
谷志东
袁苗
石书缘
郝彬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开江古隆起; 形成演化; 平行不整合; 云南运动; 东吴运动; 印支运动; 气藏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开江古隆起是四川盆地内的三大古隆起之一,也是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前人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印支期古隆起的形态,未系统阐述古隆起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为此,基于区域地质、野外露头与钻井等综合资料,分析了不同构造期该古隆起的平面展布特征,探讨了古隆起形成演化对烃源岩发育、储层发育以及天然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古隆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以下4个时期:①云南运动期,古隆起初具雏形,形成开江、梁平2个隆起高点,呈南北向展布;②东吴运动期,古隆起继承发育,隆起范围扩大并呈北西西向展布;③印支运动期,古隆起最终定型,隆起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呈北东向展布;④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古隆起发生解体形成现今构造面貌。结论认为:开江古隆起是因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基底差异区域抬升、强烈拉张作用与板块俯冲远端效应的综合作用而形成,其形成演化对该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展布和石炭系岩溶储层发育以及石炭系—三叠系天然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四川盆地西部陆相碎屑岩层系演化与构造变形特征 [J].
余一欣 ;
汤良杰 ;
陈茜 ;
于冬冬 ;
金文正 ;
吴航 ;
徐小龙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5, 37 (02) :21-30
[2]   四川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黄龙组沉积体系及其演化 [J].
李伟 ;
张志杰 ;
党录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4) :400-408
[3]   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大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J].
杜鹏 ;
何登发 ;
张光亚 .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 (03) :23-30+67+6
[4]   塔北轮南古隆起石炭系砂泥岩段沉积相特征 [J].
徐智 ;
艾丽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6 (02) :31-38+118
[5]   川东—渝北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系统 [J].
郑荣才 ;
党录瑞 ;
郑超 ;
文华国 ;
周刚 ;
徐发波 .
石油学报, 2010, 31 (02) :237-245
[6]   多期叠加盆地古隆起控油规律 [J].
何登发 ;
李德生 ;
童晓光 ;
赵文智 .
石油学报, 2008, (04) :475-488
[7]   东吴运动性质的厘定及其时空演变规律 [J].
何斌 ;
徐义刚 ;
王雅玫 ;
肖龙 .
地球科学, 2005, (01) :89-96
[8]   川东开江古隆起区石炭系气藏成藏机理剖析 [J].
徐国盛 ;
赵异华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2) :158-163
[9]   川东高陡构造成因地质模式与含气性分析 [J].
李忠权 ;
冉隆辉 ;
陈更生 ;
路中侃 ;
段新国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6) :605-609
[10]   鄂西-渝东区石炭系油气成藏影响因素及富集规律 [J].
肖开华 ;
刘彦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