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期叠加盆地古隆起控油规律

被引:90
作者
何登发 [1 ]
李德生 [2 ]
童晓光 [3 ]
赵文智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不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叠加盆地; 古隆起; 隆起旋回; 成因机制; 成藏条件; 油气分布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隆起是沉积盆地中的大型正向构造单元,对于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及流体活动都有较大的制约作用。隆起具有多种成因机制,伸展、聚敛与走滑环境都可以形成隆起。随着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变化,各种动力机制的复合可以使不同初始成因的隆起发生叠加,从而形成结构形态更加复杂的隆起。隆起的演化可以划分为形成期(或雏形期)、发展期、高峰期、继承期、改造期和消亡期6个基本阶段,而现今所见的隆起可能仅停留在某些阶段上。在含油气盆地中,隆起往往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场所。沉积期的隆起影响着生储盖组合的发育;成藏期的隆起制约着油气运聚;调整期的隆起影响着油气再分配;定位期的隆起决定着油气最终富集部位。沉积盆地大多为多期原型盆地叠加发育而成,多期叠合作用导致:古隆起多层系油气聚集;在叠加界面上形成了一套油气成藏组合;多期生、运、聚使古隆起油气聚集几率增大,易形成大型油气聚集带;多期次断裂复合可形成以断裂为主导的油气聚集带;后期成岩改造形成的"封闭层"将古隆起分割为多个含油气区间。古隆起轴部及其斜坡带分别形成了以背斜型和岩性-地层型为基础的大型油气聚集(区)带,油气藏具有纵向叠置、横向连片的复式含油气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475 / 48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0 条
[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的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 [J].
何登发 ;
陈新发 ;
况军 ;
周路 ;
唐勇 ;
刘德光 .
地学前缘, 2008, (04) :42-55
[2]   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 [J].
何登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142-149+201
[3]   多旋回叠合盆地构造控油原理 [J].
何登发 ;
贾承造 ;
周新源 ;
石昕 ;
王招明 ;
皮学军 ;
张朝军 .
石油学报, 2005, (03) :1-9
[4]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构造演化动力学 [J].
何登发 ;
况军 ;
吴晓智 ;
周路 ;
唐勇 ;
李伯华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1) :22-33+2
[5]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油气成藏模式 [J].
况军 ;
何登发 ;
张年富 ;
石昕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1) :40-45+2
[6]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构造的平衡剖面研究 [J].
刘学锋 ;
孟令奎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11-15+1
[7]   塔中低凸起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J].
李明杰 ;
郑孟林 ;
冯朝荣 ;
张军勇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43-45+4
[8]   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J].
何登发 ;
陈新发 ;
张义杰 ;
况军 ;
石昕 ;
张立平 .
石油学报, 2004, (03) :1-10
[9]   和田古隆起构造演化及油气分布 [J].
孙玮 ;
刘树根 ;
徐国强 ;
李国蓉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2) :147-149
[10]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 [J].
漆家福 .
中国地质, 2004, (01)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