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法》下“恶意错误通知”认定标准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李超光
林秀芹
机构
[1]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关键词
电子商务法; 恶意; 过错; 错误通知;
D O I
10.19525/j.issn1008-407x.2020.03.014
中图分类号
D922.294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为规制权利人异化"通知"规则功能,平衡权利人、电商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利益,《电子商务法》第42条第3款首创性引入"恶意错误通知"概念并对其发出者要求承担"加倍赔偿责任",然上述规定对"恶意"与"错误通知"概念语焉不详。为避免该条款在司法实践下被误用,澄清其含义及法理实有必要。文章在对"恶意"与其他过错形式比较并结合司法实践考量后认为,第3款之"恶意"是对具惩罚性质"加倍赔偿责任"的主观考量,应采取"明知+不正当竞争动机"标准;而"错误通知"则是对事实的陈述,其构成不应包含主观要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脉络 [J].
易军 .
法学研究, 2018, 40 (06) :53-71
[3]   论滥用通知行为的法律规制及其完善 [J].
崔越 .
电子知识产权, 2016, (10) :71-78
[4]   避风港中的通知与反通知规则——中美比较研究 [J].
熊文聪 .
比较法研究, 2014, (04) :122-134
[6]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适用 [J].
易继明 .
中国法学, 2013, (04) :39-52
[7]   知识产权保护与防止滥用 [J].
李顺德 .
知识产权, 2012, (09) :3-11+106
[9]   侵权过错程度论 [J].
蔡颖雯 .
法学论坛, 2008, (06) :102-107
[10]  
论通知删除制度——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批判性研究[J]. 梁志文.北大法律评论.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