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功能集团的垂直分布、数量动态及天敌作用估计

被引:41
作者
郝树广
张孝羲
程遐年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南京
关键词
节肢动物群落; 功能集团; 种群动态; 垂直分布;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0.0026
中图分类号
S511.1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研究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优势功能集团的垂直空间分布和数量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狼蛛的分布范围不象过去认识的那样广,而是主要分布在稻株的中下部.蛸蛛也不仅仅限制在稻株叶冠层,其在受到农药干扰后,向下部转移.顶位物种与基位物种垂直空间分布的相关性不大.在稻田内影响天敌对褐飞虱种群动态控制作用大小的因素,除了天敌的数量之外,尚有天敌与褐飞虱的空间分布特征,褐飞虱占天敌食谱中的比例等.提出了包含天敌、褐飞虱、中性昆虫的数量动态、空间分布、取食特性等信息的评价天敌作用的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共栖时的互作效应 [J].
王荣富 ;
程遐年 ;
罗跃进 ;
邹运鼎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4) :391-395
[2]   稻田主要节肢类捕食者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J].
张古忍 ;
张文庆 ;
古德祥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 (02) :33-40
[3]   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栖境生态位与捕食作用分析 [J].
吴进才 ;
陆自强 ;
杨金生 ;
束兆林 .
昆虫学报, 1993, (03) :323-331
[4]   褐稻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方法 [J].
庞雄飞 ;
侯任环 ;
包华理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1) :1-5
[5]   两种稻虱缨小蜂种群生态的比较 [J].
程遐年 ;
徐国民 .
昆虫学报, 1991, (04) :405-412
[6]   多物种复合种群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及在褐稻虱数量预测中的应用 [J].
吴进才 ;
庞雄飞 .
生态学报, 1991, (02) :139-146
[7]   稻田蜘蛛的空间生态位的初步研究 [J].
杨云峰 ;
古德祥 ;
周之铭 .
昆虫天敌, 1990, (03) :108-112
[8]   稻田蜘蛛消长动态及其对稻飞虱控制效应的研究 [J].
祁彪 .
江苏农业科学, 1990, (04) :29-32
[9]   草间小黑蛛对褐稻虱的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 [J].
严英俊 ;
吴中孚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9, (03) :289-294
[10]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 [J].
周集中 ;
陈常铭 .
湖南农业科学, 1986, (06)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