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二次运移优势路径影响因素及形成动力学条件

被引:13
作者
侯平
欧阳华
王震
张明军
林雅平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石油二次运移; 优势路径; 影响因素; 模拟实验; 逾渗理论; 动力学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基于逾渗理论的油气运聚模拟方法对石油二次运移优势路径形成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并探讨优势路径形成的动力学条件。研究表明,优势路径具有油运移前缘只沿一个或少数几个方向向上指进运移、运移路径窄及通过该路径油运移量较大的基本特征;模型颗粒表面亲水性越好、模型颗粒粒度越大、油水密度差越大、界面张力越小、孔喉直径越大、运移动力越小,油越易出现优势运移路径。系统的浮力与黏滞力竞争及毛细管力与黏滞力竞争中前者均处于优势是运移优势路径形成的动力学条件,且竞争优势越明显,油运移越易形成优势运移路径。该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和认识油气二次运移规律并为盆地尺度的油气运移模拟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图7参24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油气运移特征 [J].
张春林 ;
高先志 ;
李彦霏 ;
马达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3) :301-307
[2]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动力条件 [J].
刘新社 ;
席胜利 ;
黄道军 ;
张清 ;
王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143-147
[3]  
二次运移数学模型及其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石油运移研究中的应用[J]. 罗晓容,喻建,张发强,张刘平,侯平,杨飏,陈瑞银,陈占坤,周波.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4]   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动力学过程模拟分析 [J].
罗晓容 ;
张立宽 ;
廖前进 ;
苏俊青 ;
袁淑琴 ;
宋海明 ;
周波 ;
侯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2) :191-197+215
[5]  
石油二次运移路径的模式分析[J]. 侯平,周波,罗晓容.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6]   油气运移基础理论与油气勘探 [J].
李明诚 .
地球科学, 2004, (04) :379-383
[7]   石油二次运移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J].
张发强 ;
罗晓容 ;
苗盛 ;
王为民 ;
周波 ;
黄延章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1) :69-75
[8]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研究综述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3-10+109
[9]   我国油气运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张厚福 ;
金之钧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1-3+20
[10]   根据油气运移路径确定勘探策略 [J].
Johann-Christian"Chris"Pratsch ;
宋明雁 .
国外油气勘探, 1997, 9 (01) :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