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燕山地区大青山组/后城组/土城子组沉积物源与盆地演化

被引:15
作者
许欢 [1 ]
柳永清 [1 ]
旷红伟 [1 ]
刘燕学 [1 ]
彭楠 [1 ,2 ]
董超 [1 ,3 ]
薛沛霖 [1 ,4 ]
徐加林 [1 ,4 ]
陈军 [1 ,2 ]
刘海 [1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
[4]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阴山—燕山地区;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大青山组/后城组/土城子组; 物源; 碎屑锆石; 伸展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阴山—燕山地区的大青山组/后城组/土城子组为巨厚的紫色粗碎屑岩沉积序列,时限为154-137Ma。燕山东部以安山质火山岩为主,燕山西部片麻岩和岩浆岩居多,阴山地区则主要为前寒武系变质岩。沉积物源(砾石)组分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岩石组合特点。砂岩Qm-F-Lt图解显示其来源于再旋回造山物源区。不同地区古水流特征显示局地汇聚水流体系特征,暗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华北北缘发育一系列相对独立的中小型盆地。沉积物碎屑锆石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辽西土城子组具有115.2-144.2Ma、199.4-380.3Ma和1522-2629.1Ma 3个年龄区间。阴山地区大青山组时代主要为1685-2325Ma,中侏罗统召沟组为1790.2-2471.2Ma,中上侏罗统长汉沟组为627.7-1971.2Ma和2003.9-2245.4Ma。燕山西部尙义后城组为206.7-371Ma,上侏罗统—下白垩统阎家窑组为225-364.7Ma和2643.9-2271.9Ma。辽西土城子组的物源主要来自燕山东部的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尚义后城组和阎家窑组物源来自华北北部和兴蒙造山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及前寒武系;阴山地区召沟组—长汉沟组—大青山组物源来自阴山南麓前寒武系。辽西土城子组中发育基性(辉绿岩)岩脉和碱性岩体,大青山组/后城组/土城子组发育西向巨型风成砂(带)沉积(137Ma)等都指示了区域性伸展的构造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502 / 524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53 条
  • [21]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间、范围与机制
    朱日祥
    陈凌
    吴福元
    刘俊来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5) : 583 - 592
  • [22] 燕山-太行山北段中生代收缩变形与华北克拉通破坏
    张长厚
    李程明
    邓洪菱
    刘阳
    刘磊
    魏波
    李寒滨
    刘孜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5) : 593 - 617
  • [23] 中、新生代超级汇聚背景下的陆内差异变形:华北伸展裂解和华南挤压逆冲
    李三忠
    张国伟
    周立宏
    赵国春
    刘鑫
    索艳慧
    刘博
    金宠
    戴黎明
    [J]. 地学前缘, 2011, 18 (03) : 79 - 107
  • [24] 内蒙古锡林浩特、林西地区三叠纪过铝质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叶栩松
    廖群安
    葛梦春
    [J]. 地质科技情报, 2011, 30 (03) : 57 - 64
  • [25] 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隆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
    邵济安
    臧绍先
    牟保磊
    李晓波
    王冰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4, (06) : 533 - 537
  • [26] 燕辽三叠纪碱性偏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牟保磊
    阎国翰
    [J]. 地质学报, 1992, (02) : 108 - 121
  • [27] 燕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赵越
    [J]. 地质论评, 1990, (01) : 1 - 13
  • [28] 华北板内造山带的形成史
    葛肖虹
    [J]. 地质论评, 1989, (03) : 254 - 261
  • [29] 北京密云环斑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杨进辉
    吴福元
    柳小明
    谢烈文
    [J]. 岩石学报, 2005, (06) : 1633 - 1644
  • [30] 承德地区土城子组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渠洪杰
    张英利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4) : 43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