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的溯源、变革与中国机遇

被引:38
作者
贾鹤鹏 [1 ]
闫隽 [2 ]
机构
[1] 康奈尔大学
[2]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关键词
科学传播; 科普; 公众参与科学; 科学社会学; 传播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科学传播自诞生之日起,其主流研究就以科学社会学为主要研究范式,反思传统科普实践,为科学传播的主流实践从教育公众模式走向公众参与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公众参与科学模型遭遇的实践挑战也让批判的科学传播研究面临变革。与此同时,基于传播效果研究的主流传播学也在推动科学传播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科学传播领域各大理论传统之间正在进行的碰撞与融合、中国科学传播实践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科学传播所处的特定国情,为我国传播学者在该领域取得研究突破和理论贡献创造了机遇。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5+127 +12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 [J].
吴国盛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 38 (02) :1-6
[2]   知识与价值的博弈——公众质疑转基因的社会学与心理学因素分析 [J].
贾鹤鹏 ;
范敬群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 38 (02) :7-13
[3]   国际科学传播研究:立场、范式与学术路径 [J].
朱巧燕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 22 (06) :78-92+128
[4]   公众参与科学模型与解决科技争议的原则 [J].
贾鹤鹏 ;
苗伟山 .
中国软科学, 2015, (05) :58-66
[5]   风险沟通中的专家依赖:以转基因技术报道为例 [J].
戴佳 ;
曾繁旭 ;
郭倩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 22 (05) :32-45+126
[6]   科学争论的社会建构——对比三种研究路线 [J].
贾鹤鹏 ;
闫隽 .
科学与社会, 2015, (01) :91-103+90
[7]   科学传播的科学——科学传播研究的新阶段 [J].
贾鹤鹏 ;
刘立 ;
王大鹏 ;
任安波 .
科学学研究, 2015, 33 (03) :330-336
[8]   谁是公众,如何参与,何为共识?——反思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及其面临的挑战 [J].
贾鹤鹏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 30 (11) :54-59
[9]   科学传播——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 [J].
田松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7, (02) :81-90+97
[10]   英文“科普”称谓探识 [J].
石顺科 .
科普研究, 2007, (02) :63-6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