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扬子地台北缘寒武纪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23
作者
余宽宏
金振奎
苏奎
董晓东
张伟
杜宏宇
陈英
张卫丹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扬子地台北缘; 寒武系; 古地理; 构造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露头实测、踏勘、取样、薄片分析取得扬子地台北缘寒武系露头的基础资料,详细分析露头沉积相并消化吸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扬子地台北缘岩相古地理特征、控制因素及油气勘探意义进行综合研究.扬子地台北缘受断裂的控制,发育两套地层系统,即扬子地台区地层系统和盆地区(古秦岭洋)地层系统.浅水地台区发育滨岸、浅海陆棚、碳酸盐岩局限台地、碳酸盐岩开阔台地、浅滩、云坪、泥坪等沉积相类型,斜坡区发育垮塌沉积岩相,盆地可以分为页岩盆地、硅质岩盆地、碳酸盐岩盆地类型.扬子地台北缘岩相古地理特征受构造及海平面升降综合控制.板块运动提供了扬子地台北缘类似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古地貌;持续断裂活动导致的斜坡区同沉积作用使得研究区斜坡沉积厚度巨大,并且地台区、斜坡区、盆地区的古地理位置基本保持不变;深大断裂提供的硅质热流体为深海盆地层状硅质岩提供物质来源.海平面主要控制了地台区岩相古地理特征.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发生海侵,研究区整体被淹没,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末期海水退去;筇竹寺期发生寒武纪最大规模海侵,发育大量暗色泥岩;沧浪铺期,古陆上升,海水变浅,发育大量的碎屑沉积物,此时期以沉积碎屑沉积物为主;龙王庙期海平面进一步降低,古陆隆升的幅度变小,提供的碎屑沉积物减少,大面积发育碳酸盐岩;中寒武世又发生海侵,发育碳酸盐岩;晚寒武世发生海退,斜坡区演化成陡斜坡,地台区沉积加速.浅水地台区岩石类型主要有砾岩、砂岩、颗粒灰岩、白云岩等储集岩类型,盆地区发育厚层暗色页岩、硅质岩、碳酸盐岩等可以作为烃源岩的岩石类型.在空间上储集岩和烃源岩具有很好的配置关系,故研究区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418 / 143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川东北地区构造特征及变形期次探讨 [J].
舒姚 ;
胡明 .
复杂油气藏, 2010, 3 (02) :17-20
[2]   中、上扬子北部盆-山系统演化与动力学机制 [J].
刘少峰 ;
王平 ;
胡明卿 ;
郜瑭郡 ;
王凯 .
地学前缘, 2010, 17 (03) :14-26
[3]   上扬子地区褶皱-冲断带的运动学特征 [J].
汪新伟 ;
沃玉进 ;
周雁 ;
张荣强 ;
李双建 .
地学前缘, 2010, 17 (03) :200-212
[4]   中上扬子地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岩相古地理 [J].
苏奎 ;
金振奎 ;
杜宏宇 ;
董晓东 ;
张伟 ;
张卫丹 ;
陈英 .
科技导报, 2009, 27 (10) :26-31
[5]   扬子地台北缘寒武系油苗的发现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金振奎 ;
苏奎 ;
董晓东 ;
张伟 ;
张卫丹 ;
陈英 ;
吕玉珍 .
古地理学报, 2007, (06) :588-588
[6]   上扬子北缘下组合优质烃源岩分布及生烃潜力评价 [J].
腾格尔 ;
高长林 ;
胡凯 ;
方成名 ;
吕俊祥 ;
翟常博 ;
张长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2) :254-259
[7]   上扬子区寒武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寒武纪生物多样性事件形成背景的思考 [J].
梅冥相 ;
马永生 ;
张海 ;
孟晓庆 ;
陈永红 .
地层学杂志, 2007, (01) :68-78
[8]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J].
梅冥相 ;
张丛 ;
张海 ;
孟晓庆 ;
陈永红 .
现代地质, 2006, (02) :195-208
[9]   全球寒武系四统划分框架正式确立 [J].
彭善池 .
地层学杂志, 2006, (02) :147-148
[10]   从定量岩相古地理学谈华南地区海相地层油气勘探 [J].
冯增昭 .
古地理学报, 2005, (0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