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营城组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指示意义

被引:35
作者
孟凡超 [1 ]
刘嘉麒 [1 ]
李明 [2 ]
刘晓 [2 ]
印长海 [3 ]
陆加敏 [3 ]
崔岩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4]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流纹岩;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营城组发育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中酸性火山岩。岩石薄片观察和主量、微量元素研究发现,后期热液蚀变、区域埋深及低温水合作用对流纹岩的Si、K、Rb等元素含量产生一定影响;流纹岩明显富集Rb、Th、U、Pb等强不相容元素,Ba、Sr、Ti、Eu、P负异常,暗示其经历了斜长石、磷灰石和钛铁矿分离结晶作用。流纹岩的(87Sr/86Sr)i(0.705265~0.711895)值变化范围较大,大多数εNd(t)为正值(1.83~3.38),Pb同位素比值相对集中,(206Pb/204Pb)i=18.09~18.32,(207Pb/204Pb)i=15.50~15.54,(208Pb/204Pb)i=37.80~38.10。研究表明,岩石的源区为大比例年轻成分与少量古老地壳的混合部分熔融,其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松辽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为板内伸展环境喷发的产物,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4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松辽盆地东南缘晚中生代火山事件的锆石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 [J].
章凤奇 ;
程晓敢 ;
陈汉林 ;
董传万 ;
余星 ;
肖骏 ;
徐岩 ;
庞彦明 ;
舒萍 .
岩石学报, 2009, 25 (01) :39-54
[2]   大兴安岭根河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深部源区与构造-岩浆演化:Sr-Nd-Pb-Hf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J].
张连昌 ;
陈志广 ;
周新华 ;
英基丰 ;
王非 ;
张玉涛 .
岩石学报, 2007, (11) :2823-2835
[3]   松辽盆地北部断陷区营城组火山岩锆石SHRIMP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意义 [J].
章凤奇 ;
庞彦明 ;
杨树锋 ;
董传万 ;
陈汉林 ;
舒萍 .
地质学报, 2007, (09) :1248-1258
[4]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from granitoids in southern basement of Songliao basin:Constraints on ages of the basin basement[J]. GAO FuHong1,XU WenLiang1,YANG DeBin1,PEI FuPing1,LIU XiaoMing2 & HU ZhaoChu2 1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61,China;2 Th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7(07)
[5]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basement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Songliao Basin[J]. PEI FuPing1, XU WenLiang1, YANG DeBin1, ZHAO QuanGuo1, LIU XiaoMing2 & HU ZhaoChu2 1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07)
[6]   松辽盆地南部基底花岗质岩石锆石LA-ICP-MSU-Pb定年:对盆地基底形成时代的制约 [J].
高福红 ;
许文良 ;
杨德彬 ;
裴福萍 ;
柳小明 ;
胡兆初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3) :331-335
[7]   松辽盆地基底变质岩中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J].
裴福萍 ;
许文良 ;
杨德彬 ;
赵全国 ;
柳小明 ;
胡兆初 .
科学通报, 2006, (24) :2881-2887
[8]   中国兴蒙—吉黑地区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 [J].
张兴洲 ;
杨宝俊 ;
吴福元 ;
刘国兴 .
中国地质, 2006, (04) :816-823
[9]   南兴安岭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成因 [J].
高晓峰 ;
郭锋 ;
范蔚茗 ;
李超文 ;
李晓勇 .
岩石学报, 2005, (03) :737-748
[10]   大兴安岭北段地壳左行走滑运动的时代及其对中国东北及邻区中生代以来地壳构造演化重建的制约 [J].
李锦轶 ;
莫申国 ;
和政军 ;
孙桂华 ;
陈文 .
地学前缘, 2004, (03) :15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