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学理分析、价值透视及实践反思
被引:66
作者
:
屠锦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不详
屠锦红
[
1
,
2
]
李如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李如密
[
1
]
机构
:
[1]
不详
[2]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3]
不详
[4]
宿迁学院教育系
[5]
不详
来源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3年
/ 03期
关键词
:
“先学后教”;
教学模式;
学理分析;
价值透视;
实践反思;
D O I
:
10.19877/j.cnki.kcjcjf.2013.03.004
中图分类号
:
G424 [教学法和教学组织];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先学后教"是一种带有原创性的、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基于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解析"先学后教",可以洞悉这一模式内在的独特意蕴。这种土生土长的教学模式对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颇大。它在当下课程改革中几乎呈现出一种"风行"的态势,但"风行"与"风险"往往同在。对这一教学模式在实践运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它、更有效地驾驭它,从而让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及其问题诊断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孔凡哲
[J].
教育科学研究,
2012,
(09)
: 27
-
30
[2]
论“教”与“学”的五种关系范型
张荣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张荣伟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
32
(10)
: 50
-
56
[3]
“导学案”问题面面观
黄勤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文科教育研培部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文科教育研培部
黄勤雁
许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文科教育研培部
许芬
[J].
基础教育课程,
2012,
(04)
: 42
-
43
[4]
先学后教运行机制的重建
刘家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家访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
(11)
: 40
-
44
[5]
大班额“有效教学”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视域
屠锦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宿迁学院教育系
宿迁学院教育系
屠锦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洪建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
31
(11)
: 30
-
35
[6]
以学定教的实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次林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
31
(04)
: 28
-
32
[7]
释放本土教学思想的生命力
杨启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杨启亮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
31
(02)
: 29
-
35
[8]
解放“学习力”——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
赖配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赖配根
[J].
人民教育,
2009,
(21)
: 39
-
46
[9]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构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余文森
[J].
基础教育课程,
2009,
(03)
: 29
-
32
[10]
现代教学论纲要[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李森, 2005
←
1
→
共 10 条
[1]
“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及其问题诊断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孔凡哲
[J].
教育科学研究,
2012,
(09)
: 27
-
30
[2]
论“教”与“学”的五种关系范型
张荣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张荣伟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
32
(10)
: 50
-
56
[3]
“导学案”问题面面观
黄勤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文科教育研培部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文科教育研培部
黄勤雁
许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文科教育研培部
许芬
[J].
基础教育课程,
2012,
(04)
: 42
-
43
[4]
先学后教运行机制的重建
刘家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家访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
(11)
: 40
-
44
[5]
大班额“有效教学”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视域
屠锦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宿迁学院教育系
宿迁学院教育系
屠锦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洪建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
31
(11)
: 30
-
35
[6]
以学定教的实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次林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
31
(04)
: 28
-
32
[7]
释放本土教学思想的生命力
杨启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杨启亮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
31
(02)
: 29
-
35
[8]
解放“学习力”——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
赖配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赖配根
[J].
人民教育,
2009,
(21)
: 39
-
46
[9]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构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余文森
[J].
基础教育课程,
2009,
(03)
: 29
-
32
[10]
现代教学论纲要[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李森, 200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