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白洋淀芦苇台地土壤理化因子及其酶活性特征
被引:15
作者:
刘莎
[1
]
刘存歧
[1
]
李博
[2
]
王军霞
[1
]
张亚娟
[1
]
李昂
[1
]
机构:
[1]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白洋淀;
芦苇台地;
土壤酶活性;
理化因子;
特征;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2.01.007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S154.2 [土壤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9年4月22日、6月23日、8月31日和10月31日,在白洋淀鸳鸯岛、北田庄和圈头村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台地3个垂直剖面(0~10cm、10~30cm和30~60cm)上采集了土壤样品,分析了不同季节的土壤理化因子和4种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芦苇台地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10cm表层土的有机质含量都在70g/kg以上;土壤的全氮和全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各采样地0~10cm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为2.04~3.41g/kg,全磷含量为0.71~1.14g/kg。3块采样地0~60cm土壤的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分别为0.53~28.56mg/g、0.44~2.36mg/g、1.62~12.18mg/g和8.07~172.65μg/g,表层土壤具有较大酶活性。芦苇台地4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