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芦苇台地土壤理化因子及其酶活性特征

被引:15
作者
刘莎 [1 ]
刘存歧 [1 ]
李博 [2 ]
王军霞 [1 ]
张亚娟 [1 ]
李昂 [1 ]
机构
[1]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白洋淀; 芦苇台地; 土壤酶活性; 理化因子; 特征;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2.01.007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S154.2 [土壤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9年4月22日、6月23日、8月31日和10月31日,在白洋淀鸳鸯岛、北田庄和圈头村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台地3个垂直剖面(0~10cm、10~30cm和30~60cm)上采集了土壤样品,分析了不同季节的土壤理化因子和4种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芦苇台地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10cm表层土的有机质含量都在70g/kg以上;土壤的全氮和全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各采样地0~10cm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为2.04~3.41g/kg,全磷含量为0.71~1.14g/kg。3块采样地0~60cm土壤的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分别为0.53~28.56mg/g、0.44~2.36mg/g、1.62~12.18mg/g和8.07~172.65μg/g,表层土壤具有较大酶活性。芦苇台地4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白洋淀湿地典型植被芦苇储碳固碳功能研究 [J].
李博 ;
刘存歧 ;
王军霞 ;
张亚娟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603-2607
[2]   不同节水稻作模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酶活性影响研究 [J].
王波 ;
邓艳萍 ;
肖新 ;
赵言文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5) :219-222
[3]   水稻土FDA水解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应用 [J].
刘海芳 ;
马军辉 ;
金辽 ;
陆琴 ;
严蔚东 ;
王校常 .
土壤学报, 2009, 46 (02) :365-367
[4]   三江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营养环境的关系 [J].
万忠梅 ;
宋长春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5) :158-161
[5]   白洋淀湿地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与污染物关系研究 [J].
聂大刚 ;
王亮 ;
尹澄清 ;
王为东 .
湿地科学, 2008, (02) :204-211
[6]   小叶章湿地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与活性有机碳表征指标的关系 [J].
万忠梅 ;
宋长春 .
湿地科学, 2008, (02) :249-257
[7]   潜流人工湿地微生物脱氢酶活性的空间变化特征 [J].
崔玉波 ;
张丽苹 ;
余丹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8, (03) :193-196
[8]   长江口潮滩湿地土壤酶活性的陆向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J].
刘存歧 ;
陆健健 ;
李贺鹏 .
生态学报, 2007, (09) :3663-3669
[9]   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FDA水解酶活性的剖面分布特征 [J].
王校常 ;
陆琴 ;
李腊梅 ;
严蔚东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6) :834-839
[10]   梁子湖湿地土壤酶初步研究 [J].
熊汉锋 ;
黄世宽 ;
陈治平 ;
廖勤周 ;
谭启玲 .
生态环境, 2006, (06) :1305-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