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地区的滑脱构造及其形成的深部背景

被引:17
作者
李理 [1 ]
钟大赉 [2 ]
时秀朋 [1 ]
唐智博 [1 ]
胡秋媛 [1 ]
胥颐 [2 ]
李志伟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滑脱构造中; 新生代鲁西地区郯庐断裂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研究表明,鲁西地区存在区域尺度的深、浅层次滑脱构造.浅层次滑脱构造中最具规模的位于下寒武统与太古宇及石炭-二叠系与奥陶系之间.滑脱面上碎裂灰岩、碎裂花岗岩及不对称褶皱发育,伴有硅化、大理岩化、镜铁矿化等动力变质作用.由于构造滑动,滑脱面之上地层产生不同程度的构造缺失或重复.不对称褶皱、擦痕、布丁构造等显示滑动方向以北西、北北东为主.深层次滑脱构造多发生在地壳约12—22km及30km处,向南滑脱.滑脱构造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和始新世,前者在深部很可能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沿郯庐断裂带发生的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近东西向俯冲、碰撞引起地幔物质上涌,造成岩石圈-软流圈之间滑脱拆离产生原始岩浆上涌,进而控制了壳-幔、上地壳和浅层次滑脱构造的产生.揭示两板块晚中生代早期的俯冲、碰撞存在多方向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51 / 6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鲁西地区沿寒武系/太古宇不整合面滑脱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形成机制 [J].
李理 ;
张进江 ;
钟大赉 ;
王先美 .
地质科学, 2007, (02) :335-352
[2]   环渤海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与地壳上地幔结构 [J].
李志伟 ;
胥颐 ;
郝天珧 ;
刘劲松 ;
张岭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797-804
[3]   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壳、幔结构和陆内“俯冲”的耦合效应 [J].
滕吉文 ;
闫雅芬 ;
王光杰 ;
熊熊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2) :449-457
[4]   泰山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J].
李理 ;
钟大赉 .
岩石学报, 2006, (02) :457-464
[5]   鲁西中生代高Mg闪长岩的成因: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J].
杨承海 ;
许文良 ;
杨德彬 ;
刘长春 ;
柳小明 ;
胡兆初 .
地球科学, 2006, (01) :81-92
[6]   超越板块构造——我国构造地质学要做些什么? [J].
金振民 ;
姚玉鹏 .
地球科学, 2004, (06) :644-650
[7]   鲁西费县中生代玄武岩及幔源捕掳晶的矿物化学:对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制约 [J].
裴福萍 ;
许文良 ;
王清海 ;
王冬艳 ;
林景仟 .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01) :88-97
[8]  
华北地区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含义[J]. 汪素云,许忠淮,裴顺平.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9]   鲁西中生代闪长岩中两类幔源捕虏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J].
许文良 ;
王冬艳 ;
王清海 ;
林景仟 .
岩石学报, 2003, (04) :623-636
[10]   鲁北和鲁西南地区古近纪盆地沉积特征与控制因素探讨 [J].
李守军 ;
郑德顺 ;
蔡进功 ;
杨永红 ;
孙锡文 ;
杨品荣 .
地质论评, 2003, (03) :22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