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

被引:81
作者
李志鹏 [1 ]
林承焰 [1 ]
董波 [2 ]
卜丽侠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百口泉采油厂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
关键词
河控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 内部建筑结构; 单砂体; 夹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单砂体内部夹层及其建筑结构对注入剂驱油以及剩余油的形成作用越来越大。在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利用露头照片和连井剖面资料,建立了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结构模式,确定了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夹层的三维展布形态。研究发现,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存在侧积夹层、前积夹层和垂积夹层3种类型。客观地反映了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基本单元的三维展布形态,真实再现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内部建筑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葡萄花油田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D].余成林.中国石油大学.2009, 03
[2]  
储层表征与建模.[M].吴胜和; 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3]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于兴河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4]   克拉玛依油田XX地区白碱滩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J].
樊文阔 ;
李志鹏 ;
刘伟伟 ;
随大伟 ;
原园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 32 (06) :219-223+534
[5]   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 [J].
白振强 ;
王清华 ;
杜庆龙 ;
郝兰英 ;
张善严 ;
朱伟 ;
于德水 ;
王贺军 .
石油学报, 2009, 30 (06) :898-902+907
[6]   陆相高含水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实践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9, 30 (03) :396-399
[7]   油气储层表征与随机建模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J].
于兴河 .
地学前缘, 2008, (01) :1-15
[8]   曲流河点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刘建民 .
石油学报, 2007, (04) :99-103
[9]   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7, (03) :75-79
[10]   油气区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建筑结构模式的建立 [J].
马世忠 ;
王一博 ;
崔义 ;
葛政俊 ;
郝兰英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5) :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