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貌与不整合动态结合预测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分布——以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灯影组为例

被引:27
作者
汤济广 [1 ,2 ]
胡望水 [1 ,2 ]
李伟 [3 ]
张光亚 [3 ]
机构
[1]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风化壳岩溶储集层; 岩溶古地貌; 不整合; 岩溶水动力场; 灯影组;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对不整合类型、分布的研究,结合震旦系灯影组沉积末期古隆起构造形态恢复,揭示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纪与震旦纪沉积间断期岩溶古地貌和岩溶水动力场的演变,以动态、有效地预测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古构造恢复显示,寒武系与震旦系沉积间断期,威远—仁寿一线以西凸起构造持续发育,形成同向削蚀-超覆型不整合;而以东古构造高部位则由资中—营山一线以东向其西发生迁移,形成反向削蚀-超覆不整合。在此基础上,分析古地貌变化导致的古岩溶水动力场变化,明确不同岩溶地貌的溶蚀方式和岩溶强度,认为合川—大足、蓬安—广安—安岳—内江和仁寿以北一带溶蚀强度较大,发育多套溶蚀层,岩溶储集层最为发育;大足—潼南—合川一带具较强的溶蚀强度,岩溶储集层较发育;威远—乐至—西充—仪陇以西南北两端具一定的溶蚀作用,岩溶储集层较发育,而中部溶蚀强度相对较弱,岩溶储集层发育相对较差。
引用
收藏
页码:674 / 6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四川盆地震旦系大气田形成条件与勘探远景区
    魏国齐
    沈平
    杨威
    张健
    焦贵浩
    谢武仁
    谢增业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2) : 129 - 138
  • [2]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对震旦系成藏的控制
    许海龙
    魏国齐
    贾承造
    杨威
    周天伟
    谢武仁
    李传新
    罗贝维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4) : 406 - 416
  • [3]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奥陶系风化壳成藏条件
    邬光辉
    李洪辉
    张立平
    王成林
    周波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2) : 144 - 153
  • [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形成演化与储集层发育
    冉新权
    付金华
    魏新善
    任军峰
    孙六一
    包洪平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2) : 154 - 161
  • [5] 中国海相油气地质理论新进展
    朱光有
    杨海军
    苏劲
    韩剑发
    朱永峰
    王宇
    顾礼敬
    刘星旺
    [J]. 岩石学报, 2012, 28 (03) : 722 - 738
  • [6] 中国碳酸盐岩储集层大型化发育的地质条件与分布特征
    赵文智
    沈安江
    胡素云
    张宝民
    潘文庆
    周进高
    汪泽成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1) : 1 - 12
  • [7] 地震沉积学在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古河道识别中的应用
    姜华
    汪泽成
    王华
    王拥军
    方欣欣
    刘伟
    张永超
    [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2 (12) : 3804 - 3810
  • [8]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大油气区特征与主控因素
    杜金虎
    周新源
    李启明
    邬光辉
    潘文庆
    杨涛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 652 - 661
  • [9] 塔中奥陶系优质储集层特征及断裂控制作用
    罗春树
    杨海军
    李江海
    谢会文
    黄广建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6) : 716 - 724
  • [10]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形成与富集规律
    金之钧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7) : 910 - 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