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2011年7月31日黑龙江省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7
作者:
孔繁艳
[1
]
马国忠
[2
]
殷世平
[3
]
机构:
[1] 七台河市气象局
[2] 黑龙江省气象台
[3]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暴雨;
水汽输送;
大气不稳定条件;
急流;
中尺度云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产品,对2011年7月31日黑龙江省西部暴雨天气成因进行诊断分析。讨论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不稳定条件及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结果表明:暴雨是由低涡、低涡槽前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偏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将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低层增温增湿使得大气层结不稳定。低层较强的西北气流与强盛的东南暖湿气流汇合,产生强切变,辐合上升运动增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有利于不稳定能量释放。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和维持。地面中尺度低压和中尺度辐合线为中尺度云团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条件;中尺度云团在暴雨区旋转停留近21 h,这是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