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区成矿斑岩的岩浆混合作用:石英及长石斑晶新证据

被引:20
作者
彭惠娟 [1 ]
汪雄武 [1 ]
Mller Axel [2 ]
秦志鹏 [1 ]
侯林 [3 ]
周云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挪威地质调查局
[3]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地质学; 石英; 长石; 显微结构; 岩浆混合; 甲玛; 西藏;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1.02.007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西藏甲玛矿区斑岩内石英和长石斑晶的阴极发光(CL)特征及元素含量变化有效记录了岩浆演化、混合及补给事件。石英斑晶的显微生长结构表明,原始岩浆经历过2次铁镁质岩浆混合作用。根据石英斑晶中Ti含量的变化可知,在2次溶蚀前后,石英结晶温度分别增高了约110℃和80℃。此外,斜长石斑晶的反环带及其Ba、Sr、Fe等元素的浓度梯度、钾长石的镶边结构、黑云母的筛状结构等,都有效地证明了铁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构建了该矿区岩浆混合作用模型,并推测了岩浆混合过程。在16Ma左右,岩石圈地幔拆沉,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正常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了含Mo的钾质岩浆。原始岩浆房内形成了第Ⅰ世代自形的高温石英晶体核。软流圈上涌诱发了含大量地幔组分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了含Cu、富水、高f(O2)的埃达克质岩浆熔体,并与含Mo的长英质岩浆发生了第1次岩浆混合作用。在此过程中,早期石英核部溶蚀,形成了高Ti的溶蚀表面。这些高f(O2)的混合岩浆在浅部地壳形成了大型岩浆房,并排泄出含Cu、Mo岩浆流体。在岩浆房中,石英晶体形成了均匀的生长环带和第Ⅱ世代的石英斑晶核。地幔减薄和岩石圈拆沉直接引起了地壳强烈伸展,形成了垂直于碰撞带的正断层系统和裂谷,使岩浆房内部的压力急剧减小,岩浆快速侵位。岩浆房的突然腾空,诱发了地幔物质上涌,造成了第2次基性岩浆的混入,促使第Ⅰ世代和第Ⅱ世代石英斑晶的边缘发生溶蚀。正是两次基性岩浆的加入,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Cu、S。这是形成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不可或缺的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49 / 265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西藏甲玛中酸性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矿意义 [J].
秦志鹏 ;
汪雄武 ;
多吉 ;
唐晓倩 ;
周云 ;
彭惠娟 .
矿床地质, 2011, 30 (02) :339-348
[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元素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 [J].
郑文宝 ;
陈毓川 ;
宋鑫 ;
唐菊兴 ;
应立娟 ;
黎枫佶 ;
唐晓倩 .
矿床地质, 2010, 29 (05) :775-784
[3]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模型 [J].
唐菊兴 ;
王登红 ;
汪雄武 ;
钟康惠 ;
应立娟 ;
郑文宝 ;
黎枫佶 ;
郭娜 ;
秦志鹏 ;
姚晓峰 ;
李磊 ;
王友 ;
唐晓倩 .
地球学报, 2010, 31 (04) :495-506
[4]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成矿意义 [J].
应立娟 ;
王登红 ;
唐菊兴 ;
畅哲生 ;
屈文俊 ;
郑文宝 ;
王焕 .
地质学报, 2010, 84 (08) :1165-1174
[5]   石英显微构造阴极发光特征研究——以西藏甲玛岩体为例 [J].
彭惠娟 ;
汪雄武 ;
唐菊兴 ;
秦志鹏 ;
侯林 ;
周云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0, 29 (03) :279-283
[6]   西藏冈底斯造山带几乎同时形成的两套埃达克岩为什么一套含矿一套不含矿? [J].
曲晓明 ;
江军华 ;
辛洪波 ;
陈华 .
矿床地质, 2010, 29 (03) :381-394
[7]   石英阴极发光在火成岩研究中的应用 [J].
彭惠娟 ;
汪雄武 ;
唐菊兴 ;
王登红 ;
秦志鹏 ;
侯林 ;
周云 .
岩矿测试, 2010, 29 (02) :153-160
[8]   花岗岩类中钾长石巨晶成因研究进展 [J].
李小伟 ;
莫宣学 ;
赵志丹 ;
朱弟成 ;
黄丹峰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0, 29 (02) :210-215
[9]   特提斯成矿域主要金属矿床类型与成矿过程 [J].
张洪瑞 ;
侯增谦 ;
杨志明 .
矿床地质, 2010, 29 (01) :113-133
[10]   大陆碰撞成矿论 [J].
侯增谦 .
地质学报, 2010, 84 (01) :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