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造山带几乎同时形成的两套埃达克岩为什么一套含矿一套不含矿?

被引:18
作者
曲晓明
江军华
辛洪波
陈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浆源区; 含矿埃达克岩; 不含矿埃达克岩; 冈底斯碰撞造山带; 西藏高原;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0.03.002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野外地质调查结合锆石U-Pb年龄测定和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发现西藏冈底斯碰撞造山带晚中新世发育两套埃达克岩。一套呈NS向岩墙产出,锆石U-Pb-LA-ICP-MS年龄为15.6~16.8 Ma,地球化学上以富Na2O、贫K2O、Sr/Y比值高为特点,不含矿;另一套呈岩株产出,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14.0~15.3 Ma,地球化学上以富K2O、贫Na2O、Sr/Y比值低为特点,伴随着大规模的斑岩型铜钼矿化。两套埃达克岩都高度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Rb、Ba、Th、U、K、Sr、Pb,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反映出俯冲组分对岩浆源区的明显影响,具备岛弧岩浆作用的基本特征。比较而言,含矿埃达克岩更富集Rb、Th、U、K、Pb,而不含矿埃达克岩更富集Sr;不含矿埃达克岩的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更加强烈,Zr、Hf相对富集。两套埃达克岩都是形成于碰撞后地壳伸展的同一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其岩石地球化学差异主要与岩浆源区有关。研究表明,含矿埃达克岩的岩浆源区较浅,位于下地壳底部,参与岩浆作用的俯冲组分以沉积物熔体为主,岩浆的氧化性较强,并且经历了更多的分异过程。不含矿埃达克岩的岩浆源区较深,位于岩石圈地幔上部,参与源区岩浆作用的俯冲组分主要是板片流体,岩浆氧化性较低,岩浆分异过程较少。两套埃达克岩含矿与不含矿的原因包含了源区物质组成和岩浆生成条件两方面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381 / 39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初论碰撞造山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型 [J].
杨志明 ;
侯增谦 .
矿床地质, 2009, 28 (05) :515-538
[2]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岩体的相对氧化状态:来自锆石Ce(Ⅳ)/Ce(Ⅲ)比值的约束 [J].
辛洪波 ;
曲晓明 .
矿物学报, 2008, (02) :152-160
[3]   冈底斯斑岩铜矿与南部青藏高原隆升之关系——来自含矿斑岩中多阶段锆石的证据 [J].
曲晓明 ;
侯增谦 ;
莫宣学 ;
董国臣 ;
徐文艺 ;
辛洪波 .
矿床地质, 2006, (04) :388-400
[4]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驱龙铜矿Re-Os年龄及成矿学意义 [J].
孟祥金 ;
侯增谦 ;
高永丰 ;
黄卫 ;
曲晓明 ;
屈文俊 .
地质论评, 2003, (06) :660-666
[5]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 [J].
莫宣学 ;
赵志丹 ;
邓晋福 ;
董国臣 ;
周肃 ;
郭铁鹰 ;
张双全 ;
王亮亮 .
地学前缘, 2003, (03) :135-148
[6]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时代及青藏高原隆升 [J].
芮宗瑶 ;
侯增谦 ;
曲晓明 ;
张立生 ;
王龙生 ;
刘玉琳 .
矿床地质, 2003, (03) :217-225
[7]   西藏高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辉钼矿Re-Os年龄:成矿作用时限与动力学背景应用 [J].
侯增谦 ;
曲晓明 ;
王淑贤 ;
高永丰 ;
杜安道 ;
黄卫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7) :609-618
[8]   冈底斯铜矿带含矿斑岩的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J].
曲晓明 ;
侯增谦 ;
李振清 .
地质学报, 2003, (02) :245-252
[9]   冈底斯斑岩铜矿(化)带: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J].
曲晓明 ;
侯增谦 ;
黄卫 .
矿床地质, 2001, (04) :355-366
[10]  
Melt components derived from a subducted slab in late orogenic ore-bearing porphyries in the Gangdese copper belt,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J] . Xiaoming Qu,Zengqian Hou,Youguo Li.LITHOS . 20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