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持续性大雾边界层结构特征及诊断分析

被引:37
作者
马翠平 [1 ]
吴彬贵 [2 ]
李江波 [3 ]
于雷 [4 ]
赵娜 [1 ]
蔡子颖 [2 ]
曲晓黎 [1 ]
机构
[1]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2] 天津市气象局
[3] 河北省气象台
[4] 河北省保定市气象台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 边界层结构; 热力特征; 动力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 [概况分析]; P426.4 [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冀中南部及天津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大雾天气,持续时间长达3 d,其中石家庄浓雾持续时间长达34 h,强浓雾持续时间7 h。利用加密自动站、天津市250 m气象铁塔梯度观测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连续性大雾边界层结构特征以及大雾的形成、发展维持和消散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得到:大雾形成前期地面持续东风,有利水汽的聚积;当地面风向转为偏北风时促进水汽凝结,致使大雾形成,大雾形成后再次转为长时间偏东风有利大雾的维持和加强;850 hPa以下西南暖湿气流和近地面层逆温的长时间维持,是平流大雾持续的主要原因;低层3支水汽的输送及850 hPa的西南急流重建直接导致了强浓雾形成。大雾维持加强期间,边界层风速为1~2 m·s-1,尤其是强浓雾期间,风速仅为1 m·s-1;当边界层4 m·s-1以上西北风速从250 m逐渐下传至地面时,逆温层破坏,大雾天气结束。
引用
收藏
页码:715 / 7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冀中南连续12天大雾天气的形成及维持机制 [J].
马翠平 ;
吴彬贵 ;
李云川 ;
赵娜 ;
王丛梅 ;
曲晓黎 ;
于雷 .
高原气象, 2012, (06) :1663-1674
[2]   天津一次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研究 [J].
蔡子颖 ;
韩素芹 ;
吴彬贵 ;
黄鹤 ;
姚青 .
气象, 2012, 38 (09) :1103-1109
[3]   华北平原连续性大雾的特征分析 [J].
李江波 ;
赵玉广 ;
孔凡超 ;
何丽华 ;
张艳刚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 (07) :15-23
[4]   中国东部一场持续性大雾的诊断分析 [J].
王玮 ;
黄玉芳 ;
孔凡忠 ;
刘继敏 .
气象, 2009, 35 (09) :84-90
[5]   河北平原一次持续大雾天气分析 [J].
侯瑞钦 ;
李江波 ;
赵玉广 .
干旱气象, 2009, (03) :263-270
[6]   一次持续性浓雾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及逆温特征分析 [J].
吴彬贵 ;
张宏升 ;
汪靖 ;
张长春 ;
于莉莉 ;
刘彬贤 ;
解以扬 .
高原气象 , 2009, (02) :258-267
[7]   京津塘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 [J].
田华 ;
王亚伟 .
气象, 2008, (01) :66-71
[8]   鲁西南雾的统计特征 [J].
张宗灏 ;
王咏青 .
气象, 2007, (11) :82-86
[9]   西峡县持续大雾的成因分析 [J].
徐艳玉 ;
刘冬艳 ;
禹相杰 .
河南气象, 2006, (03) :52-52
[10]   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动力和热力特征 [J].
何立富 ;
李峰 ;
李泽椿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2) :1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