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甸油田密井网砂质辫状河厚砂层单砂体识别

被引:20
作者
刘钰铭 [1 ]
李园园 [1 ,2 ]
张友 [1 ]
苏爱芹 [3 ]
陈世泽 [1 ]
张厚源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
[3]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钻井工程管理处
关键词
辫状河; 单砂体; 心滩坝; 构型模式; 喇嘛甸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葡Ⅰ组23小层(PⅠ23)厚砂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砂质辫状河单砂体分布模式,并相应探索了一套密井网区单砂体识别方法。辫状河厚砂层由多期辫状河叠加而成,发育心滩坝和辫状水道砂体,以心滩坝砂体为主。依据单井泛滥平原细粒夹层垂向上对厚砂层进行期次划分对比,然后分别对每期辫状河连片砂体采用"单井识别、侧向划界、平面组合"的方法识别出单砂体。
引用
收藏
页码:556 / 55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陆相高含水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实践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9, 30 (03) :396-399
[2]   黄骅坳陷孔店油田新近系馆陶组辫状河砂体构型及含油气性差异成因 [J].
侯加根 ;
刘钰铭 ;
徐芳 ;
张国一 ;
王连敏 ;
阎煜彪 .
古地理学报, 2008, (05) :459-464
[3]   地下曲流河道单砂体内部薄夹层建筑结构研究方法 [J].
马世忠 ;
孙雨 ;
范广娟 ;
郝兰英 .
沉积学报, 2008, (04) :632-639
[4]  
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J]. 吴胜和,岳大力,刘建民,束青林,范峥,李宇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5]   曲流河点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J].
岳大力 ;
吴胜和 ;
刘建民 .
石油学报, 2007, (04) :99-103
[6]   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7, (03) :75-79
[7]   地下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分析——以孤岛油田为例 [J].
何文祥 ;
吴胜和 ;
唐义疆 ;
束青林 ;
张本华 .
矿物岩石, 2005, (02) :81-86
[8]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 [J].
李阳 ;
王端平 ;
刘建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91-96
[9]   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 [J].
陈清华 ;
曾明 ;
章凤奇 ;
冷风 ;
魏荷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3) :13-15+81
[10]   中国油田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 [J].
周总瑛 ;
张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