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大曲细菌群落结构的PCR-DGGE分析

被引:12
作者
潘勤春 [1 ,2 ]
孟镇 [2 ]
钟其顶 [2 ]
熊正河 [2 ]
张玉彬 [1 ]
雷振河 [3 ]
机构
[1]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3]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汾酒大曲; 细菌群落; PCR-DGGE; 16S rDNA;
D O I
10.13746/j.njkj.2011.06.042
中图分类号
TS261.1 [酿酒微生物];
学科分类号
082203 ; 083203 ;
摘要
建立了一种利用PCR-DGGE技术快速有效地评价汾酒大曲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品温最低的清茬曲含有的条带最多(10条),后火曲次之,品温最高的红心曲含有的条带最少。清茬曲和红心曲间迁移位置不一致的条带达8条。在培养工艺中,品温控制的高低对3种汾酒大曲中细菌的种类多少和数量大小的影响较大。通过优势条带切胶鉴定,得知汾酒大曲中的细菌组成包括Enterococcus、Bacillus、Lactobacillus、Acinetobacter、Agrococcus,其中Enterococcus和Bacillus为优势类群。同时,还发现了5个不可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 bacteri-um),丰富了酿酒微生物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利用PCR-DGGE未培养技术对中国白酒高温和中温大曲细菌群落结构的分析 [J].
高亦豹 ;
王海燕 ;
徐岩 .
微生物学通报, 2010, 37 (07) :999-1004
[2]   汾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和研究 [J].
童敏江 ;
雷振河 ;
李琦 ;
吕利华 ;
赵良启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0, 36 (02) :17-21
[3]   汾酒产酸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酸条件研究 [J].
赵佳 ;
雷振河 ;
吕利华 ;
李奇 ;
童敏江 ;
弓晓艳 ;
赵良启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 35 (12) :43-46
[4]   汾酒酿造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代谢规律研究 [J].
韩莎 ;
雷振河 ;
李琦 ;
吕利华 ;
赵良启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 35 (01) :9-13
[5]   汾型大曲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分析 [J].
李超 ;
穆琳 ;
王建耀 ;
雷振河 ;
陈晶瑜 ;
韩北忠 .
中国酿造, 2009, (01) :140-142
[6]   乳酸菌在固态法白酒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J].
谢玉球 ;
钟雨 ;
谢旭 ;
王卫东 .
酿酒科技, 2008, (11) :83-86
[7]   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比较 [J].
宋琳玲 ;
曾光明 ;
陈耀宁 ;
范长征 ;
余震 ;
杨恋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11) :2200-2205
[8]   酒曲酶系、菌系特征及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变化 [J].
张中义 ;
畅晓霞 ;
钟其顶 .
酿酒, 2008, (05) :24-29
[9]   黄酒麦曲天然发酵中真菌群落的成因初探 [J].
曹钰 ;
陈建尧 ;
谢广发 ;
陆健 .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8, (05) :95-101
[10]   应用DGGE研究微生物群落时的常见问题分析 [J].
邢德峰 ;
任南琪 .
微生物学报, 2006, (02) :33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