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单元注水开发物理模拟

被引:14
作者
李爱芬
张东
姚军
高成海
吕爱民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关键词
缝洞单元; 井网模型; 相似准则; 注水开发; 剩余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1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结合现场资料,根据相似理论确定物理模拟模型参数及试验条件,制作缝洞单元井网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单相流动试验,研究模型各口生产井对应通道的阻力;通过对该模型进行的水驱油试验,研究不同注入流速下模型的采收率、含水率、注水压力及水驱后的剩余油分布。结果表明:注入流速越大,模型采收率越高,剩余油越少;井打在洞上部时,水驱过后,剩余油存在于溶洞上部的周边位置;渗流通道经过溶洞时,水驱过后,溶洞内几乎不存在剩余油。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耦合数值模拟新方法 [J].
康志江 .
新疆石油地质, 2010, 31 (05) :514-516
[2]   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水替油开发效果评价 [J].
杨旭 ;
杨迎春 ;
廖志勇 .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 (02) :59-64+111
[3]   平行裂缝中立方定律修正及临界速度计算 [J].
卢占国 ;
姚军 ;
王殿生 ;
李立峰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04) :14-16+165
[4]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微观实验模拟研究——以塔河油田为例 [J].
李江龙 ;
陈志海 ;
高树生 .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06) :637-642
[5]   单缝洞系统弹性开采的试验研究 [J].
程倩 ;
熊伟 ;
高树生 ;
薛惠 .
石油钻探技术, 2009, 37 (03) :88-90
[6]   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对油井含水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刘中春 ;
李江龙 ;
吕成远 ;
谭中良 ;
骆铭 .
石油学报, 2009, 30 (02) :271-274
[7]   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特征 [J].
庞雯 ;
史鸿祥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1) :37-40
[8]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概念和研究方法探讨 [J].
郭春华 ;
杨宇 ;
莫振敏 ;
康志宏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6, (06) :34-37+6
[9]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渗流特征 [J].
康志江 ;
李江龙 ;
张冬丽 ;
吴永超 ;
张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5) :634-640+673
[10]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描述及储量评估技术 [J].
张希明 ;
杨坚 ;
杨秋来 ;
张春冬 .
石油学报, 2004, (01)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