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与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郭海斌 [1 ]
冀保毅 [1 ,2 ]
王巧锋 [3 ]
赵亚丽 [1 ]
穆心愿 [1 ]
薛志伟 [1 ]
李潮海 [1 ]
赵志杰 [4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3] 河南省郏县第一高级中学
[4] 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关键词
深耕; 秸秆还田; 土壤容重; 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三相比R值; 子粒产量;
D O I
10.16445/j.cnki.1000-2340.2014.04.010
中图分类号
S141 [农家肥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明深耕与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设置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深耕+秸秆还田、深耕+秸秆不还田3个处理,研究深耕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水分含量、三相比R值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深耕处理的土壤容重和三相比R值分别降低0.7%和19.0%,土壤孔隙度和水分含量分别增加1.3%和3.8%,作物产量增加1.9%.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不显著,但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三相比R值比秸秆不还田处理降低9.3%,土壤水分含量和作物产量分别增加3.2%和4.3%.深耕和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不同.深耕主要降低了壤土20~40 cm、黏土20~3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但增加了黏土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秸秆还田降低了壤土10~20 cm土层的三相比R值,但对黏土三相比R值影响不显著.故深耕与秸秆还田对壤土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和对作物的增产效果优于黏土.
引用
收藏
页码:505 / 5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甄丽莎 ;
谷洁 ;
高华 ;
秦清军 ;
陈强龙 .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09) :1811-1818
[2]   深耕及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花后碳氮积累及根系特征的影响 [J].
战秀梅 ;
李秀龙 ;
韩晓日 ;
李亭亭 ;
杨劲峰 ;
刘小虎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 43 (04) :461-466
[3]   渭北旱塬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马晓丽 ;
贾志宽 ;
肖恩时 ;
王雯玥 ;
刘婷 ;
刘艳红 ;
崔荣美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28 (05) :59-64
[4]   集约农区耕层土壤养分相关性变化研究 [J].
张保华 ;
张秀玲 ;
白振华 ;
张金萍 ;
王振健 ;
董杰 .
山东农业科学, 2009, (09) :67-69
[5]   不同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J].
李明德 ;
刘琼峰 ;
吴海勇 ;
汤睿 ;
戴子武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4) :1522-1526
[6]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王群 ;
尹飞 ;
郝四平 ;
李潮海 .
生态学报, 2009, 29 (06) :3096-3104
[7]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氮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J].
赵鹏 ;
陈阜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3 (01) :14-18
[8]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宫亮 ;
孙文涛 ;
王聪翔 ;
刘艳 ;
汪仁 .
玉米科学, 2008, (02) :122-124+130
[9]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植株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J].
李潮海 ;
梅沛沛 ;
王群 ;
郝四平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7) :1371-1378
[10]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及吸收活力的影响 [J].
李潮海 ;
李胜利 ;
王群 ;
郝四平 ;
韩锦峰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8) :1706-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