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鱼卡榴辉岩的pT演化历史

被引:19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杨经绥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柴北缘; 鱼卡; 榴辉岩; pT演化; 矿物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鱼卡榴辉岩位于柴北缘HP/UHP变质带的西段,榴辉岩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在变质泥质岩、花岗质片麻岩及少量大理岩中,主要由石榴石和绿辉石组成,具有含量不等的多硅白云母、角闪石、黝帘石(斜黝帘石或绿帘石)、金红石和石英等。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显示榴辉岩经历了3期与俯冲和折返作用有关的变质演化阶段:(1)前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榴辉岩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核)+绿帘石+斜长石+角闪石,以包体的形式保存于具有生长环带的石榴石核部,形成的温压条件为p=1.06~1.11GPa,t=560~577℃;(2)榴辉岩相变质阶段,以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等矿物围绕石榴石定向分布为特征,其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边)+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黝帘石,温压估算获得榴辉岩相的变质条件为p=2.35~2.52GPa,t=610~680℃;(3)后榴辉岩相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角闪石+斜长石,主要存在于围绕榴辉岩透镜体分布的退变榴辉岩(角闪石化榴辉岩)中,形成的温压条件为p=1.09±0.12GPa,t=635±44℃。研究结果显示榴辉岩的pT轨迹具有“发卡”型特点,表明鱼卡榴辉岩经历了快速俯冲和折返的演化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柴北缘西段榴辉岩相的变质泥质岩:榴辉岩与围岩原地关系的证据
    张建新
    孟繁聪
    杨经绥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9) : 825 - 834
  • [2] 阿尔金英格利萨依花岗质片麻岩超高压变质
    刘良
    孙勇
    罗金海
    王焰
    陈丹玲
    张安达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 1184 - 1192
  • [3] 阿尔金发现超高压(>3.8GPa)石榴二辉橄榄岩
    刘良
    孙勇
    车自成
    罗金海
    陈丹玲
    王焰
    张安达
    陈亮
    肖培喜
    王永合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2, (09) : 657 - 662
  • [4] 柴达木盆地北缘大柴旦和锡铁山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环带对比及地质意义
    张建新
    孟繁聪
    戚学祥
    [J]. 地质通报, 2002, (03) : 123 - 129
  • [5] 阿尔金榴辉岩中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
    张建新
    杨经绥
    许志琴
    孟繁聪
    宋述光
    李海兵
    史仁灯
    [J]. 科学通报, 2002, (03) : 231 - 234
  • [6] 柴北缘绿梁山地区榴辉岩的产状及其成因意义初探
    王惠初
    袁桂邦
    辛后田
    郝国杰
    郑健康
    张宝华
    [J]. 中国地质, 2001, (07) : 22 - 27+8
  • [7]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发现典型超高压矿物——柯石英
    杨经绥
    宋述光
    许志琴
    吴才来
    史仁灯
    张建新
    李海兵
    万渝生
    刘焰
    邱海峻
    刘福来
    Shigenori Maruyama
    [J]. 地质学报, 2001, (02) : 175 - 179
  • [8] 柴北缘榴辉岩的峰期和退变质年龄:来自U-Pb及Ar-Ar同位素测定的证据
    张建新
    杨经绥
    许志琴
    张泽明
    陈文
    李海兵
    [J]. 地球化学, 2000, (03) : 217 - 222
  • [9] 青海都兰榴辉岩的发现及对中国中央造山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意义
    杨经绥
    许志琴
    宋述光
    吴才来
    史仁灯
    张建新
    万渝生
    李海兵
    金小赤
    Marc Jolivet
    [J]. 地质学报, 2000, (02) : 156 - 168
  • [10] 阿尔金断裂两侧构造单元的对比及岩石圈剪切机制
    许志琴
    杨经绥
    张建新
    姜枚
    李海兵
    崔军文
    [J]. 地质学报, 1999, (03) : 193 -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