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造运动对巴什托普油气田成藏与分布的控制

被引:2
作者
刘明义 [1 ]
邓宏文 [1 ]
姜正龙 [2 ]
王荣 [2 ]
肖中尧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什托普油田; 新构造运动; 构造幕次; 油气成藏; 古地貌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新构造运动直接影响了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普地区中新世至今的油气晚期成藏与分布。针对巴什托普油田进行古构造恢复,结合4个构造活动幕次分析了油气成藏和分布规律,指出,不同构造活动幕期,圈闭面积、闭合高度、高点等随着构造活动的剧烈程度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区内同一构造单元内不同圈闭发生此消彼长,圈闭发生改变并伴随油气的二次运移和重新分布;提出了以巴什托普油田为例的消长式汇合型成藏模式。通过古地貌恢复手段,结合构造运动幕次分析,研究油气圈闭形成及发育过程,这对于受幕式构造运动影响的油气聚集带的勘探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塔里木盆地构造枢纽带及其油气成藏条件 [J].
汪伟光 ;
吕修祥 ;
喻莲 ;
成克男 .
新疆石油地质, 2011, 32 (04) :333-337
[2]   新构造运动对塔里木盆地油气的控制作用 [J].
徐汉林 ;
江同文 ;
顾乔元 ;
张小芳 ;
吴敏 .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 (02) :175-178
[3]   库车前陆盆地喜马拉雅运动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曾联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75-179
[4]   喜马拉雅运动在新疆中、新生代盆地形成中的作用 [J].
А.К.Башарин ;
С.Ю.Беляв ;
Г.С.Фралкин ;
曹菁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1) :81-83+90
[5]   新疆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和特点 [J].
彭希龄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2) :63-75
[6]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普背斜石炭系油气藏形成条件 [J].
陈俊湘 ;
屈秋平 ;
邱斌 .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04) :319-323+5
[7]   新疆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初步探讨 [J].
伊玛木·塔依尔 .
新疆工学院学报, 1994, (03) :217-224
[8]   新构造运动在塔里木盆地演化中作用 [J].
王跃 ;
董光荣 ;
金炯 ;
陈惠忠 .
地质论评, 1992, (05) :426-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