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大地构造相划分与鉴别

被引:27
作者
张克信 [1 ,2 ,3 ]
何卫红 [2 ,3 ]
徐亚东 [2 ,3 ]
骆满生 [2 ]
宋博文 [1 ]
张智勇 [4 ]
潘桂棠 [5 ]
王永和 [6 ]
赵小明 [7 ]
邢光福 [8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中国地质调查局
[5]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6]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7] 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
[8]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大地构造; 鉴别标志; 陆块; 造山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 [大地构造分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沉积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洋区、洋与陆块之间的陆缘区(活动和被动陆缘)形成演变过程中,在各个演化阶段及其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盆地及其充填序列,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在离散、汇聚、碰撞、走滑等动力学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及其综合产物,具有恢复陆块区和造山系形成演化的功能.为从大地构造环境和沉积盆地分析角度系统剖析中国大陆新元古代以来纷繁复杂的大陆增生历程,根据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特点,提出一套沉积大地构造相(沉积盆地类型)划分方案,并简述其大地构造环境鉴别标志.该划分方案分4级(相系、大相、相和亚相):一级为陆块区(含地块)相系和造山系相系.陆块区按构造古地理位置和区域构造应力场进一步划分出二级和三级单元.造山系由弧盆系、叠接带和对接带大相构成,是岩石圈板块大规模水平运动,在洋陆转换过程中岛弧增生、弧-弧碰撞、弧-陆碰撞、陆-陆碰撞和陆内俯冲的产物,常表现为复杂岩石组成、复杂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巨大山系;叠接带大相主要由弧-弧碰撞和弧-陆碰撞时,在陆缘形成的洋-陆转化增生带,是软碰撞产物;对接带大相由陆-陆碰撞形成,是硬碰撞产物.在造山系的弧盆系、叠接带和对接带大相之下,按洋盆演化-洋陆转化历程所产生的系列构造古地理环境和建造,进一步划分出洋盆、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弧后盆地、残余海盆、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等大地构造相单元.
引用
收藏
页码:915 / 92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5 条
  • [1]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enozoic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J]. ZHANG Kexin,WANG Guocan,XU Yadong,LUO Mansheng,JI Junliang,XIAO Guoqiao,WANG An,SONG Bowen,LIANG Yinpin,JIANG Shangsong,CAO Kai,CHEN Fenning,CHEN Ruiming,YANG Yongfeng.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3(02)
  • [2] 新疆北部石炭纪构造背景及演化
    匡立春
    张越迁
    查明
    陈中红
    李林
    孔玉华
    张勇
    [J]. 地质学报, 2013, 87 (03) : 311 - 320
  • [3] 中国北方造山区显生宙地质历史重建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进展
    李锦轶
    曲军峰
    张进
    刘建峰
    许文良
    张拴宏
    郭瑞清
    朱志新
    李亚萍
    李永飞
    王涛
    徐学义
    李智佩
    柳永清
    孙立新
    简平
    张昱
    王励嘉
    彭树华
    冯乾文
    王煜
    王洪波
    赵西西
    [J]. 地质通报, 2013, 32(Z1) (Z1) : 207 - 219
  • [4] 阴山—燕山地区大青山组/后城组/土城子组沉积物源与盆地演化
    许欢
    柳永清
    旷红伟
    刘燕学
    彭楠
    董超
    薛沛霖
    徐加林
    陈军
    刘海
    [J]. 地质通报, 2013, 32(Z1) (Z1) : 502 - 524
  • [5]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对弧陆碰撞的响应
    耿威
    张训华
    温珍河
    黄奇瑜
    高志清
    [J]. 地质论评, 2013, 59 (01) : 129 - 136
  • [6] 新疆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古董山青石沟剖面石炭系地层序列
    黄智斌
    李越
    杜治利
    郭峰
    朱春礼
    陈才
    钟端
    [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2, 29 (04) : 358 - 369
  • [7]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
    张克信
    王国灿
    骆满生
    季军良
    徐亚东
    陈锐明
    陈奋宁
    宋博文
    梁银平
    张楗钰
    杨永锋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5) : 697 - 712
  • [8] 第四纪洞庭盆地赤山隆起与安乡凹陷升降运动的沉积记录
    柏道远
    李长安
    周柯军
    陈渡平
    马铁球
    王先辉
    彭云益
    李纲
    [J]. 沉积学报, 2010, 28 (04) : 645 - 658
  • [9] 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带石炭纪岩石地层与构造演化
    张洪瑞
    魏刚锋
    李永军
    杜志刚
    柴德亮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0, 29 (01) : 1 - 14
  • [10] 全球大地构造相刍议
    李继亮
    [J]. 地质通报, 2009, 28 (10) : 1375 - 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