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陆块古元古代A型流纹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6
作者
陈志洪
邢光福
姜杨
匡福祥
机构
[1]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古元古代; A型流纹斑岩; 锆石U-Pb-Hf同位素; 北武夷; 华夏陆块;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13.03.016
中图分类号
P588.13 [脉岩、浅成岩(次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华夏陆块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演化过程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作者首次在华夏陆块北武夷淡竹地区发现了A型流纹斑岩。对淡竹A型流纹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1819±16 Ma,为古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物。流纹斑岩具有高Si富碱,贫Ca、Mg和高FeOT/MgO比值的特点;稀土总量较高(∑REE=626×10-6765×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4.3~28.1),Eu负异常显著(δEu=0.29~0.42);微量元素以富集Rb、Ga、Th和U,亏损Ba、Sr、Nb、Ta、Eu和Ti为特征,与A型花岗岩(流纹岩)相似。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流纹斑岩具较低的εHf(t)值,介于8.4~2.2之间,二阶段Hf模式年龄(t2DM)变化于2.46~2.76 Ga。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流纹斑岩来源于新太古代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板内伸展拉张的构造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99 / 51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下扬子繁昌地区花岗岩成因:锆石年代学和Hf-O同位素制约 [J].
闫峻 ;
彭戈 ;
刘建敏 ;
李全忠 ;
陈志洪 ;
史磊 ;
刘晓强 ;
姜子朝 .
岩石学报, 2012, 28 (10) :3209-3227
[2]   宁芜盆地火山-次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侯可军 ;
袁顺达 .
岩石学报, 2010, 26 (03) :888-902
[3]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and Hf isotope study of metamorphosed basic-ultrabasic rocks from metamorphic basement in southwestern Zhejiang:The response of the Cathaysia Block to Indosinian orogenic event[J]. XIANG Hua1,2, ZHANG Li1,2, ZHOU HanWen1, ZHONG ZengQiu1, ZENG Wen1, LIU Rui1 & JIN So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Northw
[4]   利用EMP独居石定年法探讨浙闽武夷山地区变质基底岩石与花岗岩的年龄 [J].
陈正宏 ;
李寄嵎 ;
谢佩珊 ;
曾雯 ;
周汉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8, (01) :1-15
[5]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杨进辉 ;
郑永飞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17-1238
[6]   华夏地块古老物质的发现和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 [J].
于津海 ;
YSOReilly ;
王丽娟 ;
WLGriffin ;
蒋少涌 ;
王汝成 ;
徐夕生 .
科学通报 , 2007, (01) :11-18
[7]   华南前寒武纪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 [J].
郑永飞 ;
张少兵 .
科学通报, 2007, (01) :1-10
[8]   华南前泥盆纪构造演化:从华夏地块到加里东期造山带 [J].
舒良树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4) :418-431
[9]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 [J].
吴元保 ;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2004, (16) :1589-1604
[10]   浙西南早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年代 [J].
甘晓春,季惠民,孙大中,金文山,赵凤清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5,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