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

被引:138
作者
侯云鹏 [1 ]
韩立国 [2 ]
孔丽丽 [1 ]
尹彩侠 [1 ]
秦裕波 [1 ]
李前 [1 ]
谢佳贵 [1 ]
机构
[1] 农业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 吉林省前郭县红光国营农场
关键词
氮水平; 产量; 养分吸收; 养分转运; 氮素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为解决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用氮肥问题,系统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东北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养分吸收、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变化,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为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2~2013年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红光农场,选用当地主栽水稻品种富优135和吉粳511为材料,设置施N 0、60、120、180和240 kg/hm25个水平。于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及成熟期采集植株样本,分为茎鞘、叶片和籽粒三部分,测定氮、磷、钾含量,计算水稻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吸收、转运、氮素利用特性的相关参数及各养分吸收、转运与产量间的关系。水稻移栽前和收获后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每20 cm为一层(共5层),测定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并根据各层土壤容重计算0—100 cm土体无机氮积累量,分析土壤氮素平衡状况。【结果】施氮量60~18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水稻产量下降。结合当年水稻和肥料价格,根据水稻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方程,得出最高产量氮肥用量分别为212.8 kg/hm2和220.6 kg/hm2,施氮范围在202.2~231.6 kg/hm2之间,最佳经济产量氮肥用量分别为203.0和209.1 kg/hm2,施氮范围在192.9~219.6 kg/hm2之间。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且能提高水稻抽穗期氮、磷、钾养分向籽粒的转运,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抽穗期各养分累积量与籽粒转运量呈正比,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后,氮、磷、钾养分向籽粒转运出现负效应。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氮肥当季回收率以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灌浆期氮、磷、钾的吸收状况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收获后0—100 cm土壤中残留无机氮(Nmin),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结论】适宜的氮肥用量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总量,提高水稻生育后期秸秆中氮、磷、钾向籽粒的转运量,并能降低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效益、氮肥当季回收率及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范围在192.9~219.6 kg/hm2。
引用
收藏
页码:836 / 84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不同施氮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景立权
    赵福成
    王德成
    袁建华
    陆大雷
    陆卫平
    [J]. 作物学报, 2013, 39 (08) : 1478 - 1490
  • [2] 春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矿质氮平衡对施氮的响应
    隽英华
    汪仁
    孙文涛
    邢月华
    [J]. 土壤学报, 2012, 49 (03) : 544 - 551
  • [3] 灌溉模式和供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星
    李亚娟
    刘丽
    方素萍
    方萍
    林咸永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2) : 283 - 290
  • [4] 氮肥用量与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潘圣刚
    黄胜奇
    翟晶
    蔡明历
    曹凑贵
    展茗
    唐湘如
    [J]. 土壤, 2012, 44 (01) : 23 - 29
  • [5] 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黑土春玉米连作体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蔡红光
    米国华
    张秀芝
    任军
    冯国忠
    高强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1) : 89 - 97
  • [6] 氮肥运筹对水稻农学效应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张秀芝
    易琼
    朱平
    何萍
    杨利
    范先鹏
    熊桂云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4) : 782 - 788
  • [7] 施氮对不同土壤肥力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郑伟
    何萍
    高强
    沙之敏
    金继运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2) : 301 - 309
  • [8] 氮肥运筹对不同生育期晚稻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陈爱忠
    潘晓华
    吴建富
    石庆华
    杨上勤
    [J]. 作物研究, 2011, 25 (01) : 4 - 6+10
  • [9] 氮肥减施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易琼
    张秀芝
    何萍
    杨利
    熊桂云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5) : 1069 - 1077
  • [10] 土壤硝态氮淋溶及氮素利用研究进展
    串丽敏
    赵同科
    安志装
    杜连凤
    李顺江
    马礼
    [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1) : 200 -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