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地土地利用方式及坡度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唐建
赵庚星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坡度; 有机质;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1.04.075
中图分类号
S153.6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邹平县临池镇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测定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坡度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为水浇地>荒草地>果园>旱地>有林地>疏林地,其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3.79、13.03、12.86、12.84、12.59、12.21 g/kg;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特征为3°>25°>7°>15°,其有机质含量为13.24、12.77、12.74、12.72 g/kg。说明土地利用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着明显的影响。除荒草地外,水浇地同其他4种土地利用类型有机质含量差异均处于显著水平(P<0.05),荒草地虽然受人为干扰较少,但由于表层根系含量丰富,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仍保持较高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462 / 46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J].
马云 ;
何丙辉 ;
陈晓燕 ;
史志民 ;
何建林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6) :118-122
[2]   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矿化规律及矿化量差异研究 [J].
郝瑞军 ;
李忠佩 ;
车玉萍 ;
方海兰 .
土壤通报, 2009, 40 (06) :1325-1329
[3]  
不同类型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史学军;潘剑君;陈锦盈;杨志强;张黎明;孙波;李忠佩;.环境科学.2009, 06
[4]  
稻田转变为旱地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J].黄山;芮雯奕;彭现宪;刘武仁;张卫建;.环境科学.2009, 04
[5]   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度下土壤有机碳流失规律研究 [J].
贾松伟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 (02) :30-33
[6]   低山丘陵区不同坡位茶园土壤有机碳特征研究 [J].
何燕 ;
李廷轩 ;
王永东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2) :122-126
[7]   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氮、磷分布特征 [J].
刘晓利 ;
何园球 ;
李成亮 ;
姜灿烂 ;
陈平帮 .
土壤学报, 2009, 46 (02) :255-262
[8]   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 [J].
方晰 ;
徐桂林 ;
洪瑜 ;
金文芬 .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1) :54-58+63
[9]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各库大小及分解动态 [J].
陈锦盈 ;
孙波 ;
李忠佩 ;
李海鹰 ;
潘剑君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1) :91-95+179
[10]   北京地区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地覆盖动态 [J].
吴晓莆 ;
唐志尧 ;
崔海亭 ;
方精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2) :23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