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对天然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香气成分的分析比较

被引:40
作者
冯笑军 [1 ]
吴惠勤 [2 ]
黄晓兰 [2 ]
李琳 [1 ]
高月明 [1 ]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2]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酱油; 香气成分; 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DE/GC-M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64.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DE/GC-MS)方法对酱油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在4种不同工艺生产的酱油中共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其中醇类12种、酚类5种、醛酮8种、酸类6种、酯类7种、杂环化合物类13种,同时发现,3种酿造酱油中的共有成分为35种。不同工艺生产的酿造酱油中醇、酚、醛酮、酯类物质的种类均比配制酱油多1倍以上,酸类物质的总含量也远大于配制酱油,但配制酱油的杂环类风味物质比较丰富,主要为体现烤香风味的吡嗪类化合物。乙醇、2-甲基丙醇、3-己醇、3-甲硫基丙醇、苯乙醇、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4-乙基-苯酚、α-亚乙基-苯乙醛、香草醛、2-羟基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苯甲酯、亚油酸乙酯、5-甲基糠醇、3-苯基呋喃为酿造酱油的特有成分。构成酱油特征香气成分的4-乙基愈创木酚、糠醇、糠醛等物质的含量在配制酱油中也相对较少。这正是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风味不同的原因之一。该文研究结果验证了生产酿造酱油时不同原料不同工艺会对风味物质产生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61 / 665+670 +6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两种发酵酱油风味物质的分析研究 [J].
张艳芳 ;
陶文沂 .
精细化工, 2008, (05) :486-490
[2]   酱油香气成分的研究——头油和生抽香气成分的比较 [J].
熊芳媛 ;
蔡明招 ;
吴惠勤 .
中国酿造, 2008, (09) :51-55
[3]   酱油香气成分GC/MS分析 [J].
朱志鑫 ;
吴惠勤 ;
黄晓兰 .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 (12) :135-138
[4]   对中国14种市售酱油的化学成分及风味物质的比较与分析 [J].
王冬洁 ;
曹小红 ;
鲁梅芳 .
中国酿造, 2007, (04) :65-68
[5]   酱油风味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J].
王林祥 ;
刘杨岷 ;
王建新 ;
不详 .
中国调味品 , 2005, (01) :45-48+39
[6]   酱油生产技术(九)——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技术(三) [J].
鲁肇元 .
中国调味品, 2002, (09) :45-48
[7]   酱油生产技术(七)——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生产技术(一) [J].
鲁肇元 .
中国调味品, 2002, (07) :43-47
[8]   酱油生产技术(四) 酱油生产用微生物基础知识(二) [J].
鲁肇元 .
中国调味品, 2002, (04) :43-45
[9]   酱油中香气成分的剖析 [J].
杨峥 ;
李连生 ;
邓旭 ;
李非 ;
石煌 .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0, (02) :18-24
[10]  
中国酿造调味食品文化[M]. 新华出版社 , 张平真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