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7 条
郑庄-胡底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12
作者:
李建军
[1
,2
,3
]
白培康
[4
]
毛虎平
[5
]
韩文梅
[1
]
王小兵
[3
]
李晋
[3
]
张军龙
[6
]
机构:
[1] 中北大学理学院
[2]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国家能源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重点实验室
[4]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中北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6]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煤层气;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碳同位素;
氢同位素;
流体循环;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4.800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结合沁水盆地南部地质构造史和热演化过程,从甲烷碳同位素与煤岩镜质组反射率、甲烷碳与氢同位素、甲烷与水的氢同位素值定量关系3方面探讨了郑庄和胡底区块煤层气成因,结果表明:煤层气组分中,甲烷体积分数占绝对优势,为96.83%98.55%,为极干燥气体;甲烷δ13C1和δD分别为-33.1‰-30.8‰和-179.32‰-160.53‰;煤层气主要为经次生改造的热解成因煤层气。煤层气δ13C1实测值与推测值-27.89‰相比明显偏轻,其原因是燕山期异常古地温阶段,横向地下水循环和竖向热液循环过程中流体优先溶解13CH4产生的甲烷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的结果。15号煤抽采煤层气甲烷氢同位素值与伴生水氢同位素值定量关系表明,由于CO2还原次生生物作用造成3号煤和15号煤抽采煤层气甲烷δD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802 / 1811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