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含油气盆地中花状构造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16
作者
王燮培
谢德宜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地矿部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花状构造; 继承性; 压扭; 盆地; 地质构造; 石油地质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论述了我国含油气盆地中作为扭断裂典型剖面特征的花状构造的鉴别标志、力学机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作者认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发育正花状构造,而东部诸盆地中则以负花状构造为主.它们分别代表中、新生代盆地中压扭和张扭两种不同的构造背景.这种扭动构造背景控制了盆地的结构、沉积相带的发育、油气圈闭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直接影响着油气远景评价和预测.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川东石炭二叠系的构造模式与烃储 [J].
徐中英 .
石油学报, 1988, (04) :33-40
[2]   川东南区深部作用与盖层构造演化及气藏分布关系 [J].
童崇光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7, (03) :83-94
[3]   地震资料解释工作的现状与展望 [J].
吴奇之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 (04) :468-482
[4]   克拉玛依逆掩断裂带地质力学分析与油气聚集 [J].
尤绮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6, (04) :386-394
[5]   中国挤压型盆地边缘的逆冲断层是潜滑俯冲作用形成的吗?——与罗志立同志商榷 [J].
李扬鉴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6, (02) :125-134
[6]   我国西北含油区断裂与油气聚集 [J].
颜玉贵 .
石油实验地质, 1985, (02) :132-135
[7]   论柴达木盆地压(扭)性垂向交叉断裂 [J].
孙兆元 .
地质论评, 1985, (05) :396-403
[8]   鄂尔多斯断块西缘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J].
张抗 ;
吴紫电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5, (01) :71-81
[9]   柴达木盆地北缘逆掩断裂带及其找油前景 [J].
狄恒恕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4, (02) :79-88
[10]   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J].
赵重远 .
石油学报, 1984,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