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逻辑视角下基层政策执行“偏差”的形成机制——基于产业扶贫政策执行悬浮的分析

被引:19
作者
杨宇 [1 ]
陈丽君 [2 ]
周金衢 [3 ]
机构
[1]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基层政策执行偏差; 制度逻辑; 微观基础; 产业扶贫; 执行悬浮;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230519.001
中图分类号
D63 [国家行政管理];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为什么有些政策会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走样?本研究通过对G省两个贫困村庄产业扶贫政策执行过程的全面追踪,以一类特殊的政策执行偏差现象(执行悬浮)为例,从制度逻辑视角分析了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制度压力与行动情境张力下的多重制度逻辑冲突是执行悬浮的制度基础,关键行动者的认知图式及其预期是执行悬浮的微观基础,制度与行动者的不断互动则导致悬浮的制度化。本研究将制度、情境与行动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制度结构与基层行为之间的黑箱,增进了对产业扶贫政策执行悬浮成因及农业现代化转型困境的理解,深化了对基层政策执行偏差形成机制的认识,推进了制度逻辑视角的微观基础研究。研究提示,应超越单纯的执行“偏差”研究,重点关注制度、情境与行动者随时间演变而不断互动的过程,这须进一步挖掘制度逻辑影响基层行为的微观心理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2+167 +16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2]   “低治理权”与基层购买公共服务困境研究 [J].
陈家建 ;
赵阳 .
社会学研究, 2019, 34 (01) :132-155+244
[13]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机制:微观基础和过程追踪 [J].
张长东 .
公共管理评论, 2018, (01) :10-21
[14]   福利治理、政策执行与社会政策目标定位——基于N村低保的考察 [J].
李迎生 ;
李泉然 ;
袁小平 .
社会学研究, 2017, 32 (06) :44-69+243
[16]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J].
荀丽丽 .
文化纵横, 2016, (06) :82-88
[17]   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 [J].
梁晨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5) :7-15
[18]   政策执行波动与基层治理问题 [J].
陈家建 ;
张琼文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3) :23-45+242
[19]   治理情境分析:风险约束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基于武陵市扶贫办“申诉”个案的研究 [J].
吕方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2) :98-124+244
[20]   选择性应付: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组织分析——以G市L社区为例 [J].
杨爱平 ;
余雁鸿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4) :105-12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