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现代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粒形态分析

被引:35
作者
万智巍 [1 ,2 ]
杨晓燕 [1 ]
葛全胜 [1 ]
蒋梅鑫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块根块茎植物; 淀粉粒; 中国南方; 农业起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块根块茎类植物的利用历史,对中国南方常见块根块茎植物天南星科(Araceae)、薯蓣科(Dioscoreaceae)、百合科(Liliaceae)、睡莲科(Nymphae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菱科(Trapaceae)、姜科(Zingiber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中13个种的14个样品进行了现代淀粉粒形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茎类植物的淀粉粒与禾本科、壳斗科等其他被人类利用的植物的淀粉粒具有明显的不同。综合运用粒径、二维形状、表面特征、脐点位置、单复粒、消光臂形态、长短轴比值以及针状草酸钙晶体等一系列指标,可以对这14个样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块根块茎植物淀粉粒的长短轴比值与其粒径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植物淀粉粒组合中的某些特征性淀粉粒,可以作为该种植物淀粉的鉴定依据。此项研究结果充实了中国现代淀粉粒数据库,也为将来进行古代块根块茎类淀粉粒的鉴定提供了研究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736 / 74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辽西城子山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期农业活动特征及环境效应
    赵克良
    李小强
    周新郢
    孙楠
    [J].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1) : 8 - 15
  • [2] Starch grain analysis reveals ancient diet at Kuahuqiao site,Zhejiang Province[J]. YANG XiaoYan1 & JIANG LePing2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2 Zhejia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Hangzhou 310014,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12)
  • [3] 殷墟文化发生的环境背景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许清海
    曹现勇
    王学丽
    李月丛
    荆志淳
    唐际根
    [J].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 273 - 286
  • [4] 亚热带稻作区表土孢粉研究及其考古学应用
    杨士雄
    郑卓
    黄康有
    王建华
    王晓静
    许清海
    李杰
    [J].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 262 - 272
  • [5] 中国北方现代粟、黍及其野生近缘种的淀粉粒形态数据分析
    杨晓燕
    孔昭宸
    刘长江
    葛全胜
    [J].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 364 - 371
  • [6] 青海卡约文化丰台遗址灰坑古代淀粉粒揭示的植物利用情况
    李明启
    葛全胜
    王强
    蔡林海
    任晓燕
    [J].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 372 - 376
  • [7] 几种禾本科植物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考古学意义
    葛威
    刘莉
    金正耀
    [J].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 377 - 384
  • [8] 殷墟地区土壤剖面孢粉组合特征及环境意义
    张振卿
    许清海
    李月丛
    阳小兰
    荆志淳
    唐际根
    [J]. 第四纪研究, 2007, (03) : 461 - 468
  • [9] 青海互助丰台卡约文化遗址孢粉分析与人类活动研究——化石和现代表土花粉分析结果
    靳桂云
    王巍
    MWagner
    PETarasov
    [J]. 华夏考古, 2006, (03) : 24 - 32
  • [10] 植物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杨晓燕
    吕厚远
    夏正楷
    [J]. 考古与文物, 2006, (03) : 87 -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