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SPOC有效学习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被引:49
作者
廖宏建 [1 ]
刘外喜 [2 ]
机构
[1] 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 广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关键词
SPOC; 混合学习; 有效学习; 影响因素;
D O I
10.13811/j.cnki.eer.2017.05.010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有效学习是SPOC的核心价值诉求,受到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中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本研究在界定SPOC有效学习概念并构建理论模型基础上,编制量表分层抽样施测,使用因子分析和复回归分析法,对SPOC有效学习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假设理论模型与实际观测数据拟合较好;对SPOC有效学习的影响因素按显著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参与度""学习力""线下面授""知识编排""生成度""评测反馈""平台工具"等。结合研究结论,建议在SPOC教学实践中:重构教学设计,合理设计和安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管理,构建虚实结合的学习者共同体;转换教师角色,发挥引导、讨论、解惑等高价值水平;重视SPOC混合学习环境的设计,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学习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校本SPOC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探究——以“生死学”课程为例 [J].
廖宏建 ;
胡宜安 ;
蔡忠兵 .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10) :93-99
[2]   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傅钢善 ;
佟海静 .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08) :23-30
[3]   泛在学习环境下SPOC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J].
黄光芳 ;
吴洪艳 ;
金义富 .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05) :50-57
[4]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 [J].
王朋娇 ;
段婷婷 ;
蔡宇南 ;
曾祥民 .
中国电化教育, 2015, (12) :79-86
[5]   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 [J].
曾明星 ;
李桂平 ;
周清平 ;
覃遵跃 ;
徐洪智 ;
张彬连 ;
黄云 ;
郭鑫 .
中国电化教育, 2015, (11) :28-34+53
[6]   基于SPOC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J].
林晓凡 ;
胡钦太 ;
邓彩玲 .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36 (10) :46-51
[7]   MOOC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学习权保障 [J].
李翠翠 .
开放教育研究, 2015, 21 (04) :68-74
[8]   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 [J].
叶浩生 .
教育研究, 2015, 36 (04) :104-114
[9]   e-Learning环境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 [J].
张琪 .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36 (04) :55-61
[10]   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 [J].
贺斌 ;
曹阳 .
中国电化教育, 2015, (03)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