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聚类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模型

被引:28
作者
杨永侠 [1 ,2 ]
施彦如 [1 ]
孙婷 [1 ]
孟丹 [1 ]
卜春燕 [3 ]
王旭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3] 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适宜性; 空间聚类; SKATER聚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科学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以西藏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针对西藏特殊环境,提出基于自然和社会适宜性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并以乡镇为聚类单元,以各乡镇耕地后备资源综合适宜性指数、集中连片指数以及增产潜力指数为变量,考虑空间近邻关系,采用基于图论的SKATER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结果显示:依据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西藏自治区耕地后备资源最适宜、中等适宜和勉强适宜的地块分别占全区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98%、49.09%、22.93%;根据开发组合模型,将具有耕地后备资源的乡镇分为3个组合,分别为近期重点开发、中期适度开发及后期开发区域。此分区结果保持了区块间的近邻关系及行政区界的完整性,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划提供借鉴,同时为发挥农业规模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县域基本农田空间布局 [J].
奉婷 ;
张凤荣 ;
李灿 ;
曲衍波 ;
朱凤凯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1) :200-210+293
[2]   基于模糊证据权模型的青藏高原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J].
金贵 ;
王占岐 ;
胡学东 ;
胡守庚 ;
张道军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8) :241-250
[3]   云南山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区 [J].
袁磊 ;
赵俊三 ;
李红波 ;
张萌 ;
陈国平 ;
郭晓慧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6) :229-237
[4]   基于两维图论聚类法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分析——以阳山县为例 [J].
黄海霞 ;
胡月明 .
经济地理, 2013, 33 (04) :139-143
[5]   2007年中国耕地资源安全评价 [J].
宋伟 ;
陈百明 ;
史文娇 ;
吴建寨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11) :1449-1455
[6]   改进耕地资源优势度模型在半湿润区的应用——以陕西省长武县为例 [J].
何锋 ;
王力 ;
孙保敬 ;
卢柳燕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03) :213-220
[7]   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 [J].
关小克 ;
张凤荣 ;
李乐 ;
郭力娜 ;
邵战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12) :304-310+431
[8]   江苏省域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空间分布与开发组合研究 [J].
王亚坤 ;
周生路 ;
张红富 ;
吴绍华 .
土壤, 2010, 42 (03) :492-496
[9]   基于SOTER的中国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适宜性评价 [J].
张甘霖 ;
吴运金 ;
赵玉国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4) :1-8+392
[10]   基于适宜性的济南市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估 [J].
王筱明 ;
闫弘文 ;
卞正富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2) :30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