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煤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中煤储层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8
作者
梁冲冲 [1 ,2 ]
吴财芳 [1 ,2 ]
李腾 [1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比德—三塘盆地; 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 煤储层; 孔隙特征;
D O I
10.13199/j.cst.2013.06.11.liangchch.00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煤样工业分析、扫描电镜试验及压汞试验结果,研究了多煤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下煤储层的孔隙特征。研究表明:比德—三塘盆地煤储层孔隙较为发育,孔隙率相对较高,以小孔和微孔为主,孔隙的连通性较好;研究区内煤层孔隙率与煤变质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煤阶增高,孔隙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最大镜质组反射率约为3.00%时达到最大值;多煤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内,在水公河向斜和三塘向斜,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各煤层孔径先增大后减小,16号煤层是变化的节点,孔隙的连通性则先变差后变好;在珠藏向斜,各煤层孔径大小和孔隙的连通性都变化不大,推测是因16号煤层的煤样中充填了部分石英及黏土矿物,导致其总比孔容变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7+5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多煤层叠置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作用.[D].杨兆彪.中国矿业大学.2011, 08
  • [2] 黔西滇东煤层气地质与勘探.[M].桂宝林等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 [3] 煤与瓦斯突出.[M].(苏)B.B.霍多特著;宋士钊等译;.中国工业出版社.1966,
  • [4] 黔西织纳煤田上二叠统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
    郭立君
    洪愿进
    邵龙义
    易同生
    张卫平
    汪浩
    [J]. 古地理学报, 2011, 13 (05) : 493 - 500
  • [5] 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煤层群发育特征及其控气特殊性
    杨兆彪
    秦勇
    高弟
    [J]. 煤炭学报, 2011, 36 (04) : 593 - 597
  • [6] 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储层孔隙系统与可采性
    陈贞龙
    汤达祯
    许浩
    陶树
    张彪
    蔡佳丽
    孟昌忠
    [J]. 煤炭学报, 2010, 35(S1) (S1) : 158 - 163
  • [7] 贵州省织金—纳雍煤田构造特征及其成因
    金军
    唐显贵
    [J]. 中国煤炭地质, 2010, 22 (03) : 8 - 12
  • [8]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渗流孔隙分形特征
    张松航
    唐书恒
    汤达祯
    颜志丰
    张彪
    张佳赞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9, 38 (05) : 713 - 718
  • [9] 贵州五轮山井田构造演化与煤层气成藏
    朱炎铭
    赵洪
    闫庆磊
    王辉
    方俊华
    [J]. 中国煤炭地质, 2008, (10) : 38 - 41
  • [10] 论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以贵州织金—纳雍煤田水公河向斜为例
    秦勇
    熊孟辉
    易同生
    杨兆彪
    吴财芳
    [J]. 地质论评, 2008, (01) : 65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