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6
作者
沈正平 [1 ,2 ]
车冰清 [1 ]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淮海发展研究院
[2]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区域合作; 发展历程; 研究进展; 淮海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淮海经济区自成立以来,区域合作与发展经历了横向联合、纵深拓展、形象塑造和核心聚合4个主要阶段,合作发展领域从经济建设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合作发展主体从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到企业与市场,合作发展效应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在区域合作发展研究上,呈现由定性描述转向定性与定量结合研究、由一般分散讨论转向专题集成研究、由差异比较转向整合协调研究、由宏观探讨转向宏观与微观结合研究、由案例分析转向理论与实证结合研究的变化趋势.站在新的起点上,淮海经济区合作发展必须主动顺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趋势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新布局,积极探索和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开放融合和一体化发展的新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淮海经济区区域空间结构评价与重构 [J].
渠立权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 30 (01) :76-80
[2]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经济联系测度与发展策略研究 [J].
伏兴 ;
栾贵勤 .
中国发展, 2011, 11 (06) :65-71
[3]   淮海经济区区域市场空间分析 [J].
张敬 ;
仇方道 ;
朱传耿 ;
周婷 ;
蔡爱军 ;
谢新杰 ;
孙东琪 .
人文地理, 2011, 26 (03) :89-94+127
[4]   淮海经济区生态足迹时空差异与城市可持续性评价 [J].
宋亚洲 ;
韩宝平 ;
马晓冬 ;
沈正平 .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31 (02) :222-227
[5]   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空间特征分析 [J].
周婷 ;
仇方道 ;
朱传耿 ;
张敬 ;
蔡爱军 ;
孙东琪 ;
方雪 .
地理科学, 2010, 30 (06) :854-859
[6]   淮海经济区城市空间影响范围与城市经济区划分 [J].
车冰清 ;
朱传耿 ;
杜艳 ;
沈正平 .
人文地理, 2010, 25 (05) :86-91
[7]   在国家战略中寻求淮海崛起的新坐标和新方略 [J].
沈正平 .
唯实, 2010, (06) :50-51+15
[8]   淮海经济区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 [J].
胡超美 ;
朱传耿 ;
车冰清 .
人文地理, 2010, 25 (01) :66-72
[9]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J].
孙姗姗 ;
朱传耿 ;
李志江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24-934
[10]   基于产业联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潜力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 [J].
车冰清 ;
朱传耿 ;
杜艳 ;
沈正平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9, (04) :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