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尺度环流确定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

被引:12
作者
郑彬
林爱兰
谷德军
李春晖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热带季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天气学; 南海夏季风; 环流; 爆发; 台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南海夏季风爆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南海地区西南风的突然增强和降水的明显增多,往往采用南海地区低层平均风场和(或)对流强度来判别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年份是适用的,但是2006年由于0601号台风"珍珠"的介入,利用南海地区的区域指标来确定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就略显不足。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必须从更大尺度上去想办法。利用经圈和纬圈环流可以较好地确定2006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于5月16日(第4候)。
引用
收藏
页码:690 / 6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南海SST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J].
曾强 ;
张耀存 .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1) :44-50
[2]   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珠江三角洲的陆气热量交换与热力边界层结构特征 [J].
邓雪娇 ;
李春晖 ;
毕雪岩 ;
梁建茵 ;
吴兑 ;
张宏升 ;
杜金林 ;
黄健 ;
李菲 ;
廖国莲 .
气象学报, 2007, (02) :280-292
[3]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 [J].
闫俊岳 ;
唐志毅 ;
姚华栋 ;
李江龙 ;
肖义国 ;
陈弈德 .
气象学报, 2006, (03) :335-344
[4]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 [J].
高辉 ;
梁建茵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5) :525-532
[5]   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 [J].
林建恒 ;
王安宇 ;
冯瑞权 ;
唐天毅 ;
吴池胜 ;
李国丽 ;
李江南 ;
吴尚森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2) :113-122
[6]   南海强夏季风(1994年)和弱夏季风(1998年)建立的机理分析 [J].
杨艳 ;
温之平 ;
袁卓建 ;
覃慧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1) :1-12
[7]   2003年我国夏季西南季风活动概况 [J].
梁建茵 ;
李春晖 ;
吴尚森 .
气象, 2004, (08) :8-12
[8]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日期及其影响因子 [J].
梁建茵 ;
吴尚森 .
大气科学, 2002, (06) :829-844
[9]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强度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研究 [J].
何敏 ;
许力 ;
宋文玲 .
气象, 2002, (10) :9-14
[10]   用湿位涡定义的南海西南季风指数及其与我国区域降水的关系研究 [J].
姚永红 ;
钱永甫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78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