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2010年间厦门湾滨海湿地人为干扰影响评价及景观响应

被引:31
作者
陈鹏 [1 ]
傅世锋 [1 ]
文超祥 [2 ]
吴海燕 [1 ]
宋志晓 [1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2]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滨海湿地; 人为干扰度; 半方差函数; 景观响应; 厦门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0.3 [环境影响评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择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后的2个关键时段为监测期,利用1989~2010年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建立了3个时间节点的厦门湾湿地与非湿地景观类型数据库.基于景观生态学与地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人为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评价了过去22a间滨海湿地人为干扰影响及其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厦门湾滨海湿地退化程度不断加剧.自然湿地的面积从1989年的275.82 km2降至2010年的238.60 km2;非湿地从1989年的590.61 km2上升至2010年的637.09 km2.在城市化不同阶段,滨海湿地经历着从以向人工湿地转化为主,过渡到以向非湿地转化为主的过程.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城市空间拓展模式与人为干扰影响的空间响应关系.人为干扰影响正逐渐扩大其规模和强度,并且呈现出由陆地向海洋扩展的趋势.在第一时段,环西海域海岸线成为厦门城市化空间发展的重要方向,滨海湿地资源空间成为城市化扩展、海水养殖业占用的重要目标.在第二时段,人为干扰度变化的高值区已经沿着海岸线向东部转移,形成了新的干扰带;中高值区在整个区域蔓延,滨海湿地资源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干扰度动态变化高值区是滨海湿地退化最显著的区域,也是未来进行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边缘密度、斑块密度与分离度综合起来能较好地反映出景观格局信息与人为干扰之间响应关系.研究区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景观异质性程度升高,景观破碎度增大.非湿地景观类型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滨海湿地的优势景观控制力下降.人为干扰已成为厦门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三大沿海城市群滨海湿地的陆源人类活动影响模式 [J].
王毅杰 ;
俞慎 .
生态学报, 2013, 33 (03) :998-1010
[2]   厦门湾滨海湿地资源时空动态分析附视频 [J].
陈鹏 ;
傅世锋 ;
宋志晓 .
海洋通报, 2012, (06) :601-606
[3]   河口湿地人为干扰度时空动态及景观响应——以大洋河口为例 [J].
孙永光 ;
赵冬至 ;
吴涛 ;
卫宝泉 ;
高树刚 ;
李媛 ;
曹芳芳 .
生态学报, 2012, 32 (12) :3645-3655
[4]   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 [J].
牛振国 ;
张海英 ;
王显威 ;
姚文博 ;
周德民 ;
赵魁义 ;
赵惠 ;
李娜娜 ;
黄华兵 ;
李丛丛 ;
杨军 ;
柳彩霞 ;
刘爽 ;
王琳 ;
李展 ;
杨镇钟 ;
乔飞 ;
郑姚闽 ;
陈炎磊 ;
盛永伟 ;
高小红 ;
朱卫红 ;
王文卿 ;
王红 ;
翁永玲 ;
庄大方 ;
刘纪远 ;
罗志才 ;
程晓 ;
郭子琪 ;
宫鹏 .
科学通报, 2012, 57 (16) :1400-1411
[5]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退化驱动因素分析 [J].
肖庆聪 ;
魏源送 ;
王亚炜 ;
钟佳 ;
于淼 ;
杨勇 ;
郁达伟 ;
曾凡刚 ;
郑祥 ;
孙贻超 ;
周滨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2) :480-488
[6]   景观格局的人类干扰强度定量分析与生态功能区优化初探——以福建省闽清县为例 [J].
梁发超 ;
刘黎明 .
资源科学, 2011, 33 (06) :1138-1144
[7]  
双台河口湿地景观及生态干扰度的动态变化[J]. 陈爱莲,朱博勤,陈利顶,吴艳华,孙然好.应用生态学报. 2010(05)
[8]   基于景观生态学方法的朝阳港潟湖湿地人类干扰强度定量评估 [J].
谷东起 ;
付军 ;
丰爱平 .
湿地科学, 2010, (01) :37-42
[9]   湿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J].
刘红玉 ;
林振山 ;
王文卿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12) :2204-2212
[10]   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 [J].
徐东霞 ;
章光新 .
湿地科学, 2007, (03) :28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