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湖滨带的生态现状与修复措施

被引:11
作者
赵果元
李文杰
李默然
崔卫华
陈安生
常永第
机构
[1] 北京佳成建筑劳务分包有限公司
关键词
洱海; 湖滨带; 生态现状; 生态修复;
D O I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08.17.009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前洱海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加剧,致使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遭到破坏,尤其是洱海流域内最敏感和脆弱的湖滨带区域,生态破坏更为严重。为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现状,本文在洱海湖滨带的生态现状调查和湖滨带生态修复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湖滨带生态修复和重建的相关技术。结果表明:湖滨带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促淤造地、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湖滨带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过渡带结构。健康的、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湖泊生态系统是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的最终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五里湖湖滨带富营养化评价 [J].
谢锋 ;
张光生 ;
徐红梅 ;
郑焕春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1) :133-135+151
[2]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工程技术 [J].
周早弘 ;
张敏新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 (06) :55-57
[3]   人工湿地处理农业径流的研究进展 [J].
卢少勇 ;
张彭义 ;
余刚 ;
金相灿 .
生态学报, 2007, (06) :2627-2635
[4]   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J].
杨红军 ;
祝松鹤 ;
申哲民 ;
王文华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S2) :819-824
[5]   湖滨带的功能及其管理 [J].
颜昌宙 ;
金相灿 ;
赵景柱 ;
邓红兵 ;
许秋瑾 .
生态环境, 2005, (02) :294-298
[6]   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的演变及其研究进展 [J].
韩涛 ;
彭文启 ;
李怀恩 ;
毛战坡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5, (01) :73-75+80
[7]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J].
叶春 ;
金相灿 ;
王临清 ;
孔海南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6) :78-82
[8]   五里湖生态重建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讨 [J].
颜昌宙 ;
许秋瑾 ;
赵景柱 ;
金相灿 ;
叶春 ;
年跃刚 ;
不详 .
环境科学研究 , 2004, (03) :44-47
[9]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些理论问题 [J].
彭少麟 ;
任海 ;
张倩媚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2026-2030
[10]   云南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基底修复方案研究 [J].
张晴波 .
水运工程, 2002, (10)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