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前未决羁押率下降:基本特点与成因解析

被引:34
作者
谢小剑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羁押率; 逮捕; 取保候审; 未决羁押;
D O I
10.19430/j.cnki.3891.2021.04.005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近年来,我国未决羁押率大幅下降,这是我国人权保障领域的重大进展,然而其特点以及成因并未受到充分关注。对三个基层检察院的实证调查显示,我国刑事拘留适用率仍然高达90%以上,侦查初期未决羁押率极高,逮捕率也高达85%以上。由于不捕直诉以及未采取任何羁押措施的案件大量增加,审查起诉时羁押率大幅下降,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羁押率明显不同:都会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时羁押率在70%左右,而郊县区检察院在40%左右,而且不同罪名差异甚大。在未决羁押率下降的成因中,刑事法网扩张带来轻刑案件的增加是实体因素;落实刑事和解、未成年人保护等刑事政策是政策基础;以目标管理考核的方式控制捕后轻刑率是主要路径;推进社会危险性审查是程序主因;提高取保候审监管手段是主要助推。为进一步降低未决羁押率,需要适当提高逮捕的刑罚条件,严格捕后轻刑率的考核;继续完善社会危险性审查的程序机制;全面推行"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政策;针对性降低盗窃罪、诈骗罪的未决羁押率,对都会区与郊县区采取不同对策,但重点放在都会区;以专项法律监督限制公安机关不当刑事拘留与法院不当转逮捕。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10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我国逮捕制度改革检讨 [J].
刘计划 .
中国法学, 2019, (05) :137-157
[3]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试点研究报告 [J].
陈卫东 .
法学研究, 2018, 40 (02) :175-194
[4]   轻罪案件非羁押化问题研究 [J].
陶杨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7, (06) :131-142
[6]   取保候审适用的影响性因素实证研究 [J].
郭烁 .
政法论坛, 2017, 35 (05) :158-166
[7]   我国羁押事实的适用现状及其规范化 [J].
谢小剑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4) :190-200
[8]   “从速兼从宽”:认罪案件非羁押化研究 [J].
闫召华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7, 32 (03) :82-96
[9]   论我国刑事拘留的紧急性要件 [J].
谢小剑 .
现代法学, 2016, 38 (04) :110-120
[10]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实效研究 [J].
谢小剑 .
法学家, 2016, (02) :136-14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