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1 条
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结构构造与演化
被引:80
作者:
李三忠
[1
,2
]
索艳慧
[1
,2
]
周立宏
[3
]
戴黎明
[1
,2
]
周均太
[1
,2
]
赵峰梅
[1
,2
]
卢异
[3
]
蒲秀刚
[3
]
楼达
[3
]
吴奇
[1
,2
]
焦倩
[1
,2
]
机构:
[1]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拉分盆地;
黄骅坳陷;
渐新世;
歧口凹陷;
华北克拉通;
构造;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11.05.04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拉分盆地有汾渭地堑、胶莱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内部一些次级拉分构造单元等。黄骅坳陷就是这样一个拉分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中心地带,整体呈北北东走向,分割西侧北北东向的冀中坳陷和东侧北西西向的济阳坳陷,是发育在一个巨型走滑构造带中的新生代拉分盆地。黄骅坳陷的西界为沧东断裂系,东界为兰聊—盐山—羊二庄断裂系,最大负向构造单元在"大歧口凹陷",古近系最大沉积厚度达11km以上,是渤海湾地区地壳伸展最剧烈的地区。黄骅坳陷东、西边界相对较陡,受其控制,整个黄骅坳陷表现为拉分盆地;而"大歧口凹陷"为其主体,"大歧口凹陷"内部构造样式的控制性构造为东西向的断裂,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沧东断裂等;所以,黄骅坳陷内部单个凹陷具有比较独特的下部为地堑式断陷、上部叠加北断南超的箕状结构。黄骅坳陷内部的凸起是沙一期才开始出现并起分割沉积空间的作用,沙一期以前,现今的歧口主凹、板桥次凹、歧北次凹、歧南次凹、北塘凹陷等都还是统一的一个湖盆。黄骅坳陷主要构造总体可划分为北北东向盆缘走滑断裂系、北东东向区域伸展断裂系、东西向盆内次级伸展构造和南北向变换构造,其中,最为显著的分割构造就是南北走向的沿岸变换带与孔店隆起。不同的伸展构造区受统一的基底拆离构造系统控制。"大歧口凹陷"的结构构造是华北克拉通破坏晚期阶段裂解过程的直接记录,是区域北北西向伸展背景下的产物。盆地构造经历了4个重要发展阶段:始新世孔店事件形成的拓展裂解阶段、渐新世初济阳运动事件形成的地堑式拉分断陷阶段、渐新世末东营运动形成的箕状断陷阶段、中—上新世热沉降期的碟状挠曲拗陷演化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362 / 1379
页数:1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