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复合增生型构造混杂岩带组成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

被引:44
作者
裴先治 [1 ]
李瑞保 [1 ]
李佐臣 [1 ]
刘成军 [1 ]
陈有炘 [1 ]
裴磊 [1 ]
刘战庆 [2 ]
陈国超 [1 ,3 ]
李小兵 [1 ,4 ]
王盟 [1 ]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2]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4]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东昆仑; 蛇绿岩; 布青山; 构造混杂岩; 俯冲作用; 原特提斯洋; 构造地质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7 [岩石分布、区域岩石志];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为了研究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复合增生型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构造属性及形成演化历史,在前人资料基础上从构造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属性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布青山复合增生型构造混杂岩带是一条分隔东昆仑造山带与巴颜喀拉造山带的增生型构造边界,主要由元古代-古生代不同构造属性的大型构造混杂岩块与混杂基质组成.构造混杂岩块包括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基底岩块(苦海岩群)、寒武纪蛇绿岩岩块、奥陶纪蛇绿岩岩块、石炭纪蛇绿岩岩块、石炭纪洋岛/海山玄武岩岩块、奥陶纪中酸性弧岩浆岩岩块、格曲组磨拉石沉积等.基质岩系主要为一套强烈构造变形的早中二叠世马尔争组浊积岩系.该混杂岩带记录了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东特提斯洋(布青山洋)自新元古代晚期开启以来,从晚寒武世-中三叠世长期持续向北的洋壳消减及俯冲增生过程,并于中三叠世晚期布青山洋消减完毕而使巴颜喀拉地块与东昆仑地块碰撞拼合.该次造山事件导致了不同类型、不同时代构造岩块与马尔争组浊积岩强烈混杂,最终形成了布青山复合增生型构造混杂岩的基本构造格架.
引用
收藏
页码:4498 / 4520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90 条
[71]  
Regional Tectonic Transformation in East Kunlun Orogenic Belt in Early Paleozoic: Constraints from the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Helegangnaren Alkali-feldspar Granite.[J].LI Ruibao;PEI Xianzhi;LI Zhuochen;SUN Yu;PEI Lei;CHEN Guochao;CHEN Youxin;LIU Chengjun;WEI Fanghui;.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3, 02
[72]   东昆仑洪水川地区科科鄂阿龙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J].
陈国超 ;
裴先治 ;
李瑞保 ;
李佐臣 ;
裴磊 ;
刘战庆 ;
陈有炘 ;
刘成军 ;
高景民 ;
魏方辉 .
地质学报, 2013, 87 (02) :178-196
[73]   东昆仑高Nb-Ta流纹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 [J].
丁烁 ;
黄慧 ;
牛耀龄 ;
赵志丹 ;
喻学惠 ;
莫宣学 .
岩石学报, 2011, 27 (12) :3603-3614
[74]   放射虫等生物群在非史密斯地层研究中的应用——以东昆仑阿尼玛卿混杂岩带为例 [J].
张克信 ;
黄继春 ;
殷鸿福 ;
王国灿 ;
王永标 ;
冯庆来 ;
田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6) :542-550
[75]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复合蛇绿混杂岩带及“东昆中断裂带”地质涵义 [J].
王国灿 ;
张天平 ;
梁斌 ;
陈能松 ;
朱云海 ;
朱杰 ;
拜永山 .
地球科学, 1999, (02) :21-25
[76]   东昆仑阿尼玛卿混杂岩带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J].
张克信 ;
黄继春 ;
骆满生 ;
张天平 ;
拜永山 .
地球科学, 1999, (02) :3-7
[77]   东昆仑造山带不同蛇绿岩带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J].
朱云海 ;
张克信 ;
陈能松 ;
王国灿 ;
侯光久 .
地球科学, 1999, (02) :26-30
[78]   东昆仑造山带结构及构造岩片组合 [J].
王国灿 ;
张克信 ;
梁斌 ;
张志 .
地球科学, 1997, (04) :16-20
[79]   青海中东部布青山群孢粉组合及其时代 [J].
冀六祥,欧阳舒 .
古生物学报, 1996, (01) :1-25+129-132
[80]   对青海布青山群地层时代的新认识 [J].
冀六祥 .
中国区域地质, 1991, (01) :2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