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复合增生型构造混杂岩带组成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

被引:44
作者
裴先治 [1 ]
李瑞保 [1 ]
李佐臣 [1 ]
刘成军 [1 ]
陈有炘 [1 ]
裴磊 [1 ]
刘战庆 [2 ]
陈国超 [1 ,3 ]
李小兵 [1 ,4 ]
王盟 [1 ]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2]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4]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东昆仑; 蛇绿岩; 布青山; 构造混杂岩; 俯冲作用; 原特提斯洋; 构造地质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7 [岩石分布、区域岩石志];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为了研究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复合增生型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构造属性及形成演化历史,在前人资料基础上从构造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属性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布青山复合增生型构造混杂岩带是一条分隔东昆仑造山带与巴颜喀拉造山带的增生型构造边界,主要由元古代-古生代不同构造属性的大型构造混杂岩块与混杂基质组成.构造混杂岩块包括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基底岩块(苦海岩群)、寒武纪蛇绿岩岩块、奥陶纪蛇绿岩岩块、石炭纪蛇绿岩岩块、石炭纪洋岛/海山玄武岩岩块、奥陶纪中酸性弧岩浆岩岩块、格曲组磨拉石沉积等.基质岩系主要为一套强烈构造变形的早中二叠世马尔争组浊积岩系.该混杂岩带记录了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东特提斯洋(布青山洋)自新元古代晚期开启以来,从晚寒武世-中三叠世长期持续向北的洋壳消减及俯冲增生过程,并于中三叠世晚期布青山洋消减完毕而使巴颜喀拉地块与东昆仑地块碰撞拼合.该次造山事件导致了不同类型、不同时代构造岩块与马尔争组浊积岩强烈混杂,最终形成了布青山复合增生型构造混杂岩的基本构造格架.
引用
收藏
页码:4498 / 4520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90 条
[81]   东昆仑造山带中带的锆石U-Pb定年与构造演化启示 [J].
陈能松 ;
孙敏 ;
王勤燕 ;
张克信 ;
万渝生 ;
陈海红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6) :657-666
[82]   东昆仑南缘早三叠世洪水川组的源区特征:来自碎屑组成、重矿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J].
闫臻 ;
边千韬 ;
Oleg AKorchagin ;
Igor IPospelov ;
李继亮 ;
王宗起 .
岩石学报, 2008, 24 (05) :1068-1078
[83]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 [J].
莫宣学 ;
罗照华 ;
邓晋福 ;
喻学惠 ;
刘成东 ;
谌宏伟 ;
袁万明 ;
刘云华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3) :403-414
[84]  
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地球化学及空间分布——玛积雪山三联点以及东古特提斯多岛洋启示.[J].郭安林;张国伟;孙延贵;程顺有;姚安平;.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 S1
[85]  
青海东昆南构造带苦海辉长岩和德尔尼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痕量元素地球化学——对“祁-柴-昆”晚新元古代—早奥陶世多岛洋南界的制约.[J].李王晔;李曙光;郭安林;孙延贵;张国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 S1
[86]   东昆仑造山带昆中带的独居石电子探针化学年龄:多期构造变质事件记录 [J].
陈能松 ;
孙敏 ;
王勤燕 ;
赵国春 ;
陈强 ;
舒桂明 .
科学通报, 2007, (11) :1297-1306
[87]   青海省布青山早古生代末期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J].
边千韬 ;
Pospelov II ;
李惠民 ;
常承法 ;
李继亮 .
岩石学报, 2007, (05) :925-934
[88]   青海省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J].
郭安林 ;
张国伟 ;
孙延贵 ;
程顺有 ;
强娟 .
岩石学报, 2007, (04) :747-754
[89]   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进展 [J].
李荣社 ;
计文化 ;
赵振明 ;
陈守建 ;
孟勇 ;
于浦生 ;
潘小平 .
地质通报, 2007, (04) :373-382
[90]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地体构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李海兵 ;
姚建新 .
地质学报, 2006, (12) :1793-1806